*麦盖提县城,全县90%曾被*沙覆盖,当地居民常年受风沙侵袭。经过9年努力,深企中环油投入近6亿元,让麦盖提茫茫沙漠中生长出了一片40万亩的林海。
日前,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拍摄的纪录短片《沙漠中的新绿洲》出圈刷屏,让世界惊叹这一“深圳治沙经验”,成为深圳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打造“精品工程”的缩影。
改革开放40余年,全国人民“南下”深圳,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叶伟摄
当我们观察这一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特区奇迹,还有另一片深圳之外的视角。脱贫攻坚期间,深圳对口帮扶涉及9省54县,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省对深圳对口地区进行了调整,对口帮扶地区涉及8省60县,对口合作地区涉及4省4市,对口地区合计涉及9省97县,覆盖面积30.6万平方公里,约为深圳面积的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十九大以来,深圳累计投入财*帮扶资金超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2万个,推动对口帮扶的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以一子助力全局,正是深圳诞生的初心,亦是未来先行示范的使命。
一个个立于高原山川、建于广袤乡村中的帮扶协作重大项目、精品工程,长效输出“深圳模式”,激活“振兴合力”,长远带动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时代长河中篆刻共同富裕的“深圳践行”。
喀什深圳产业园内,上百家企业落地于此,聚集形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三大集聚产业。“十年来,深圳援疆以产业园企业为主体,形成“总部+卫星工厂”的模式,目前已建成70多个卫星工厂,让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有关负责人说。
喀什深圳产业园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44.2万平方米,总投资7.4亿元,带动长期稳定就业人数超过人。张国防摄
古城喀什,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更是当代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时间回溯到年8月,喀什深圳城在一片玉米地里拔地而起,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喀速度”。
喀什深圳城(一期)由深圳市11家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出资开发建设,集金融、科创、商业、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成为拉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张国防摄
回看喀什深圳城、喀什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历程,深圳以前瞻、长远眼光布局、运营产业标杆项目和精品工程,培育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为当地带来大量就业岗位,更将前沿的深圳理念、特区商业思维、先进管理模式源源不断输入南疆大地。
喀什综合保税区: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56平方公里,设置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口岸操作、航空货运和综合配套服务等功能,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结合点、区域中心建设的强大引擎和重要载体。
建一个园区,激活区域经济动能。多年来,深圳不断打造产业协作合作的“共建品牌”。在哈尔滨,深哈产业园高质量建设发展,打造专业领域细分赛道的创新高地。在南疆,喀什综合保税区提质增效,有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在赣州,深赣港产城合作区成为双向开放合作新样板。
创一种模式,打开湾区消费大市场。在广西都安,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县,已建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今都安仓储物流中心、冷链加工中心俱全,产品销往全国余个销售点、家微店,带动5.3万户脱贫户参与,受益群众8.7万人。
都安牛
“大批上市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扎根广西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打通全产业链。目前广西已有61家企业个优质产品通过‘圳品’评价,累计在大湾区销售超10亿元。”粤桂协作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深圳生活的人口达到2万人,每天消耗吨的蔬菜、0吨水果、4吨肉类,这些农产品97%左右靠市外生产和供应。深圳构建好机制、好产业、好产品、好渠道“四个好”的可持续消费扶贫模式,通过“圳品”认证,让“标准进村,圳品入湾”,畅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粤港澳大湾区百姓餐桌的通道,让消费扶贫成为激活区域间内循环的“双赢之举”。
年4月,大化县“七百弄鸡”、“七百弄鸡蛋”等农特产品通过“圳品”认证。宝安驻大化扶贫协作工作组供图
输一种技术,拓出智慧兴农新路。通过“万企兴万村”,深圳创新盈科技扎根汕尾海丰,利用硬件科技打造“智慧农园”,将过去收购价2元/斤的荔枝提升到90元/斤,让汕尾荔枝首度出海;在*喀什,首个耐盐碱稻实验室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试验基地产出试验成果,盐碱地产出优质米,打造“国家生态粮仓”。
年10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研究所在喀什试种6个品种的海水稻(盐碱稻)获得成功。援疆指挥部供图
乡村振兴战略下,科技兴农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圳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助力帮扶合作地区技术创新、供应链产业链迭代,更将经济特区商业思维、数字乡村发展理念输入乡村,培育新时代“新农人”。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因此,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不仅是深圳在城市发展中的应有之义,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治责任。
民生无小事,发展教育更是国之大计、*之大计。
一直以来,深圳都注重采取“全市统筹、分区包干”的方式,对*、西藏、广西、甘肃、贵州等省(自治区)进行教育援助,通过校园结对的方式,共享先进师资资源与教育理念,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
在距离深圳市区公里之遥的西藏察隅县,每隔半年,这里就将迎来一批怀揣着情怀和教育理想,从深圳各个学校招募而来的志愿者教师。
“真正到了才发现,察隅县的教学条件比想象中好太多”,来自坪山区碧岭小学的*雪红老师对记者表示,支教期间走在察隅县的各个偏乡学校,“深圳元素”竟然随处可见。许多崭新的教室、教学设备和桌椅板凳上,都清晰刻有“深圳援建工作组”的印记。
实际上,在察隅的各个学校,像*雪红一样的深圳教师还有许多。近年来,在深圳援藏工作组大力推动下,深圳学校与察隅学校结成对子关系,深圳大学也同察隅签订了校地共建协议,先后推动多名深圳教育工作者先后赴察支教。
支教志愿者初到察隅中学。齐洁爽摄
据了解,察隅县面积足足有15个深圳大,但全县仅有3万人口,交通方面的不便制约了当地与外界的沟通,使得在地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呈现出层次不齐的状态。
“开展教育援助不仅是要提升硬件,也要在‘软件’下功夫,尤其是要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能力,久久为功,才能助力当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曾挂职担任察隅县教育局副局长的*,谈起驻藏工作的过往,心中感触颇深:“让孩子们对大山之外有向往,掌握本领之后建设家乡,这就是我们教育援藏的目标所在”。
医疗事业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在广医院,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就新增了呼吸道重症、急危重症、心脑血管和老年医学等科室,带来了30多项管理制度优化,成功医院...而在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医院多年来的对口帮扶工作。
“能够被选派到这里开展帮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的内心充满自豪”,医院挂职担任副院长的范丽丽医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团队注重通过手把手、传帮带等方式,传授本领、激励后进,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解决河源人民在本地看病难的问题。
距离龙川县百公里外的河源市中心,这里在深圳市*府的大力帮扶下,总投资超过16医院,已于年11月正式开门营业,河源从此拥医院。加上深圳帮扶河源组建起的“远程心电联盟”,医院及下属44家基层机构可联网共享心血管内科诊断,帮助河源的乡镇居民实现了在家门口看名医的愿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
“很感谢深圳面向低保家庭成员、失业人员等开展这类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让我有机会掌握一技之长。”吴芷雅感慨地说。
时间回到年,彼时正处于失业状态的吴芷雅,偶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