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聚集着无数想要在这里得到真正放松的人,它集合了各种优势——优美的风景、地广人稀的特质、足够长且深度的旅程、放宽和友好的*策……因为这些,它成为了游客们理想中的目的地。但一个很荒谬的现实却是,游客们很难在这里获得彻底的放空。
草原上的人终于比羊多了
在*喀纳斯景区的出口排队时,许多多遭遇了今年第二狼狈的时刻。
这里风景绝美,被看作是人间仙境——原始森林是碧绿的,蜿蜒的喀纳斯湖面泛着星星点点的蓝色荧光,天空和云矮矮地垂下来,和连绵的山重合在一起。
许多多也对这种美感受至深,但当一两百位游客挤在一起,望眼欲穿,等着唯一的一辆大巴把他们带出景区时,再美也顾不上了。排队的一个多小时里,场面越来越混乱,不断地有人插队、吵架,甚至还有好几个人摔倒了。再后来,下起了倾盆大雨,气温迅速下降,许多多撑着伞,牵着4岁的孩子,眼睛还得不断地盯着年过六十的父母。她和丈夫两个人,像两只落汤鸡,冻得哆嗦,又不得不牢牢地护着家人,避免他们被人流冲散。
▲游客在大巴车前拥堵。图/受访者提供
许多多没有想到,在这个暑假,遥远的*,竟然会冒出来这么多游客,“说成千上万也不为过”。她后来计算了下,整个旅途10个小时,她大概有5个小时都在排队——在很多人的想象里,这样人流爆棚的场景,可能会出现在全中国五一假期、十一假期的任何一个网红景点,但就是不应该在以“地广人稀”著称的*。
好不容易出了景点,许多多还是难以逃离堵车的命运,从喀纳斯到另一个著名的景区禾木,预计1个半小时的路程,许多多开了4个半小时。
这个7月,冲着人少来*的游客们,却仿佛被丢进了另一个车水马龙的现代之地——社交网站上充斥着“人也太多了”的感慨。号称全中国最美的独库公路,变成了“堵哭”公路,除了白天,连夜里也会堵,连绵不绝的车尾灯,点亮了山野,堵在公路上的游客,也没心思拍打卡照了;进出那拉提的高速,10公里的路能开上2个小时,位于此地的网红桥,周围的“草都踩秃了”,拍一张要排队20分钟;夏塔的区间车,得等上2个小时起步,如果想要骑马,就得再等上2小时——50匹马,档期排得满满当当,根本就没机会骑上去。
关于“远行”的畅想被冲淡了。游客们在网络上晒出排队或者堵车的照片,吐槽不断,最狠的一句大概是,“草原上的人终于比羊多了”。
更荒诞的情节还在不断上演。如果说,*的旅游人数可以对标网红景点,那么,要在*玩得开心,花的钱则能直接比肩去一趟海外。
许多多是和家人一起出来玩的,为了旅游体验更放松,她特意选了带着“高端纯玩”字眼的旅行团,只是,打开酒店房门的一瞬间,许多多傻眼了——旅行社承诺的两个“四星级”标准间,变成了一个不到10平米的套间,甚至还有一张上下铺,“感觉就像牛棚一样”。排了一天队、堵了一天车的许多多,终于崩溃了,立马拨打了当地旅游局的投诉电话。
▲许多多被安排的上下铺。图/受访者提供
但再生气,还是要找地方住,许多多拿出手机,检索了周围的酒店,价格都飙升到了一晚两三千左右,她尝试着打了几个电话过去,都说没有空房了。晚上7点了,*的太阳还没有落山,热腾腾的空气里,衣服被汗水湿透的儿子扭着要许多多抱,拖家带口的许多多,茫然地站在*的美景里。
然而,许多多搜索到的两三千,还远远够不上此时*最夸张的价格——某旅游App上,同类型的木屋民宿,包含机场接送服务的独栋别墅价格直接飙升到了元,另外一家不在景点内的民宿,价格低点儿,也要一万多块。
除了酒店价格暴涨,机票价格同样水涨船高。另外一位游客
caelyn爱旅行,花了块钱的价格买下了到*的往返机票,caelyn记得,前两年她去日本玩,机票的价格大概也是这么多。还有人吐槽,人多导致物价也涨了起来,吃饭时被坑了。在布尔津的夜市,他们共点了三个肉菜和一些烤素菜,再加三个扎啤,一共花了元,烤羊腿一根元,烤鱼元,大盘鸡元。
不仅游客有“迷幻”的感觉,民宿老板们也“懵了”,价格涨得再贵,依旧有人愿意为一个床位买单。雨柔是*禾木村一家民宿的老板,这段时间,她的民宿从淡季的元一间涨到了元一间,但房间还是全部订满。
雨柔说,整个禾木村,一共有两百多家民宿,但每个民宿都很小,最多也就十几个房间,计算下来,整个景区可以入住的游客数量也就在人左右。但这几天,禾木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人。
客流量远远超过最大供应量,导致*的热门景点一床难求,没有提前预订的客人,甚至面临着“流落街头”的命运,一些没有找到酒店的自驾行游客,不得不在车子里蜷缩一晚。甚至还有游客问雨柔,找不到房间住的话,能不能在民宿里找个地儿搭帐篷,再借用一下公共卫浴,他们给场地费。
就连雨柔自己都住到了民宿的厨房里。那是7月11日晚上,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来了一行游客,他们没有提前订房间,而整个禾木村,已经没有了一个可以住的地方,最后,雨柔把自己住的房间给了客人们——一个房间,3个床位,挤下了5个大人和2个小孩,对方很快接受了,因为实在没有地方住,只想找个地方,“能睡觉就行”。再有人打电话来问房间,雨柔也只能说,“真的没房了,老板自己都睡厨房里了”。
▲*地区,民宿价格疯涨。图/手机截图
冷清很久的*
喀纳斯景区的工作人员小陈,也已经有点不适应这个7月*的“盛况”了。
这几天晚上,小陈都要加班到10点,短短5分钟时间里,游客们能打来20多个电话。他说,7月11日、12日两天,喀纳斯景区涌入了超过人,13、14日人要少些,也有一万多人——这已经是自年以来,游客最多的时候。
*的各大景点都迎来了井喷。数据显示,7月9日,天山天池景区接待游客人,较年同期增长46%;喀纳斯景区则在7月10日达到了3万人次的最高峰,喀什古城景区单日接待量最高超过4万人次,环比增长.97%。
这几天,又恰逢古尔邦节,*的全区小长假,7月9日至13日放假调休,共5天,这期间,*所有收费公路,将对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实行免费通行,也就说,独库公路、连霍高速都是免费的,这也加剧了游客们的出行意愿。
但是,就在一个月前,景区都是有些萧条的,小陈说,甚至“一个游客都没有,所有的区间车都在那里摆放着”。而现在,景区还没来得及跟上节奏,及时调整,游客们便蜂拥而至。
反差太大了,旅游从业者们似乎是一夜之间突然苏醒过来。在*某个旅游车队做领队的吴唯发现,朋友圈里越来越热闹了,很多在疫情期间对旅游业失望、又转业的同行们,来自甘肃的、青海的、四川的……都回*去了,*美景的九宫格,在朋友圈重新刷屏。
和很多旅游景点相似,*也有自己的旅行旺季,集中在6月到11月。像吴唯这样的包车司机或领队们,就像候鸟一样,在*和家之间两地迁徙。在这个周期里,吴唯可以带到二十多个车队。但疫情发生这几年,旅游人入不敷出,已经是常态,另一位*餐馆的老板,只好靠卖土特产创收,朋友圈里的美景和订餐电话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植物生发膏。
吴唯是上海人,去年8月,本来应该是吴唯最忙碌的时候,但那段时间,疫情管控趋于严格,上海又发生了疫情,约定要从上海过来的客人都来不了,团退了好几个,已经安排好的酒店、车队,吴唯一个个打电话去取消预订,他算了算,亏了10万,不得已,吴唯提前回到上海,一待就是一年多,唯一的收入来源,是介绍游客的提成。
经历过这样反复“创伤”的旅游人不在少数。吴唯有个朋友,去年5、6月,看着疫情放缓,*的旅游旺季又要到了,想着可以“大搞一次”,从郑州找了20辆大巴车,作为接送客人的车队。结果,大巴车没运作多久,疫情又来了,还没赚回本,景区就又一次冷清起来。
更受影响的是心情。吴唯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37岁那一年,他开始在*做旅游生意,同行之间,不留姓名,只称自己是“光头大胡子”,*吸引他的,是那种空旷,和与人打交道的乐趣。在吴唯眼里,景点也许是固定的,今天草会绿一点、明天会*一点,都没啥,“但人是永恒且流动的”。
疫情冲击了旅行的方方面面,比起安排好行程,吴唯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