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些时候,你要做一个爱报复的狠心妈妈
TUhjnbcbe - 2022/5/3 21:30:00

内容来源

六妈罗罗

id:liumaluoluo

我被新手妈妈朋友问过最多的问题是:“孩子老咬我,讲道理没用,打骂没用,惩罚也没用,怎么办?”

类似的问题在后台也是一抓一大把,比如:孩子老是破坏别人搭的积木,孩子老动手打人,怎么做都没用,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非常有效并且被验证过的原则,但是在说这个原则之前,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博弈,因为无论是育儿,还是自己的人际交往,很多过程其实是博弈的过程。

研究博弈的学科就是博弈论,这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在一定规则下,选择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而实现自己期望的利益或效果。

博弈论里,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大白话说就是:

两个囚徒共谋犯罪,被关进警察局,双方隔离不能互通信息。如果两个人都沉默(“合作”),那证据不足,每个人只判1年;如果一人揭发(“背叛”),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立即释放,而沉默者则入狱10年;如果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人都入狱8年。囚徒们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选择呢?我们设身处地想想他们的心路历程:如果对方选择合作,我选择背叛,则我会立即释放,背叛对我有利;如果对方选择背叛,那我也得选择背叛才能减少我的刑期,也是背叛有利。

这就是囚徒困境:即使双方合作是对大家最有利的选择,囚徒都会选择背叛。

“人天性里就不适合合作吗?囚徒困境有没有破解之道?”

密歇根大学的*治学家罗伯特(RobertAxelrod)针对囚徒困境,组织了一个博弈比赛,邀请各领域专家,大家分别提交不同的博弈策略,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两两公开博弈,最后看哪种策略会胜出。

冠*是多伦多大学的数学教授拉伯波特,他的取胜策略叫做“以牙还牙”,这个策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在第一轮出手的时候,选择合作,然后接下来,你的对手出什么,你就出什么。

比如第一次出手的时候选择合作,接下来如果你的对手选择了背叛,那你下一轮也选择背叛。如果你的对手选择了合作,那你接下来也继续合作。

这个策略之所以胜出,是因为它给对方传递了非常明确的规则:我是友善的,我也容许你犯错,但我不是老好人。

说白了就是“有牙齿的善良”,与人为善,但也不盲目善良。这跟我们一贯倡导的育儿原则“温和而坚定”看起来是不是也有点相似?

我们跟孩子大部分的日常互动,当然不是博弈的状态,是“一个灵*召唤另一个灵*”。

但是,在孩子规则感的建立方面,那毫无疑问就是博弈,孩子会去试探父母的底线在哪里,从而知道成人世界行为的边界。

有读者看了我和小胖的日常分享,问Danny你对孩子太好太耐心了那怎么约束孩子的行为呢?其实耐心跟建立边界与约束行为并不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牙还牙”。

小胖1岁出头也咬过我,咬我第一次,我会告诉他“你这样咬人,别人会疼”,这是我第一轮的合作策略,原谅他。

如果接下来再咬我一口,我会立刻以他咬我的力度同样咬他一口,告诉他:“你刚刚这么咬了我,我很疼,现在我也同样咬了你,你感受怎么样”。

他可能会哭,可能会说疼。但是他也明白,原来咬人,对方是这样的感受。

小胖小时候还掐过我的胳膊,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第一遍合作,告诉他这样对我我的感受,第二遍就以同样力度回掐过去(如果孩子确实不知深浅,掐的很重,家长适当手下留情,让他感受到疼就可以了,不用真把孩子掐青了不可)。

经常性的故意破坏别人积木,那就在他认真搭建积木的时候,同样的破坏他的成果,如果他生气或者大哭,等他冷静下来,告诉他:你之前破坏别人的积木,别人也是这样的感受。

为什么不建议以取消孩子看动画片或者罚小黑屋的方式?

因为这个规则不够明确。甚至会给他们造成混淆:为啥我咬人,爸妈有时候不说我,有时候又打我?

孩子的小脑瓜里估计还在想:我咬你并不是咬坏了ipad(电视),为啥不能看动画片了?

他们不明白咬人对被咬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是很困惑为什么做同一件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孩子越早“做”给他,就会越早通过“听道理”获得信息。

就像小胖一岁出头,我对他的“以牙还牙”,逐渐的,等他快2岁的时候,就已经不需要我对他“做”相同的事情才能教育他,而是通过“说”就能让他明白了。

我在电脑上工作,他跑过来在我电脑上乱按。我告诉他,妈妈在工作,如果你乱按我的键盘,会造成我的文件被破坏,就像你在认真画画一样,我过去在你的画纸上胡乱画几笔,你是什么感受?

他在游乐场想拿走公共的玩具,我跟他讲:这是别人的东西,如果有人在咱家不经允许拿走了你自己的玩具,你是什么感受?

他想一想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越早“做”给他,“越早”是多早?

《从出生到三岁》这本书,是我想推荐给大家的书,这本书里提到,6个月以内的孩子,父母怎么满足他的需求都不为过,这个时候,不需要讲什么规则,给他无条件的满足和爱就好了。

但是孩子8个月之后,在爱之外就需要有规则了,简单清晰明了,但不冗余。

不冗余说的是别事事都是规则,孩子该有的探索是不应该设限的,一些小磕碰也是必要的,不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小心打到了人,碰翻了东西,都不需要“以牙还牙”。

家长需要逐渐修炼辨别的智慧,哪些事情应该有规则,而哪些事情可以遵循孩子的意愿。

以牙还牙不仅仅能解决育儿的一些困惑,也适用于自己的人际交往。

大多数人际交往的烦恼,都来自于不足够善良和不足够狠心。

对方背叛的时候瞻前顾后反复思虑如果我报复是不是显得我太小气,而对方合作的时候又惦记着之前某某次他对我不够好,我跟他合作是不是便宜他了?

足够善良,也足够有原则对别人狠,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结和烦恼,在一次次纯粹的狠心和善良之后,大家就会明白你的边界,大家知道和你合作你一定不会背叛,但是背叛了,你也不会是傻乎乎的老好人。

育儿如此,交友亦如此。

合作授权转载:六妈罗罗:从公务员到半职妈妈,矫真型科学育儿派母亲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硕士在读专注婴幼儿科学喂养及儿童教育,ID:liumaluoluo

---END---

杨桃妈妈视频号,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时候,你要做一个爱报复的狠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