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好几个号没有根据的质疑郑州基建工程,气到我了。
年难遇的特大暴雨,超过个西湖的水灌进来,24小时下了一年的雨,这就是你要的真相!
你用防弹衣去扛东风快递,被打死了你就说防弹衣质量不好?
一年前,武汉疫情爆发,医务工作者勇敢逆行,建医院,全国物资紧急运送武汉,大家忙得说话的时间都没有,都在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方方却跳脚骂街:为什么有疫情?我们要真相!
两个月前,成都49中事件发生,大家忙着安抚家属,相关部门忙着调查取证,不到数天就拿出了详细的报告,但是有的人不愿意等,跳脚骂街:为什么要让子弹飞一会,为什么不让学校去死?我们要真相!
今天,我又看到了这一幕,在全国人民关心郑州灾情的时候,一样有人狂吠,我们要真相,不要糊涂账的推文被疯传,并成功上了外网再次送子弹。
为什么不告诉我们真相?
为什么基建不能抵御特大暴雨?
有什么对我们隐瞒了?
文章主要就还是几个观点:
第一、天灾还是人祸?
第二、为什么信息不公开?
第三、一定还有更严重的灾情没有报
再加上各种阴谋论和揣测,反正就是官方的信息他一句话都不相信,文章很快引发了各路恨国*的高潮,被快速传播,外网看了喜上眉梢。
太好了,又给我们送子弹来了....
要真相?现在就告诉你真相。
知道24小时.7毫米降雨是什么概念吗?
7月20日凌晨2点至7月21日凌晨2点,仅仅一天时间,郑州降雨量达到了.7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毫米,城市出现大面积积水。
在我们祈祷郑州挺住的同时,很多人问:为啥郑州的防汛的基础建设没有发挥作用?
不是没有发挥作用,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24个小时降水.7毫米是什么概念。
搞不清楚,一些人就会说:我不穿了防弹衣吗?我应该可以不用怕核弹了吧?
很多文章中提到过降雨量,如中国古代的技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分界线是毫米年等降降雨量。
这个毫米降水量科学的解释是:每年大约降水毫米的地区。
但这个毫米的降水量是按照年来计算的!
也就是一年下了毫米的雨。
正常情况下,郑州年降水量是毫米,但现在1天就下了天的雨。
降水量是指下雨或者下雪,没有经过蒸发、渗透、流失,能聚集的降水深度;
比如巴黎的降水量是毫米,即0.6米的降水量。
相当于如果巴黎没有任何排水设施,而且巴黎还有围墙,水出不去,下来的雨也不会被蒸发,一年在巴黎积攒的雨水将达到0.6米深。
但是这是一年的降雨量!
而郑州是24小时达到了0.62米的积水高度。
前几天德国降雨达到了24小时毫米,结果德国城市大洪水,多个城市成为泽国,德国下水道再也不好使了,超过人遇难。
这个降水量仅仅为郑州的1/4不到。
其它地方呢,都差不多,7月份,印度孟买24小时降雨量毫米,导致32人死亡。
6年时,法国大暴雨,卢浮宫都被淹了,整个城市交通瘫痪,是因为24小时降雨毫米。
英国呢?英国因为雨季多,防汛做得比德国和法国好,但是今年一月份英国的水灾导致0多处房屋被淹,因为24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毫米,这远远超过了伦敦的防御极限....
当然,你可能问,德国24小时才下了0.15米的水,这个水深才漫过脚丫,怎么会淹死人啊?
问题是城市的水平高度不是都一样的啊......
城市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下雨了肯定是水往低处流啊!
那德国的地铁、地下商场肯定会大水漫灌的。
24个小时.7毫米的降水量,是近倍平时的雨水量,相当于超过个西湖的水倒进了郑州。
而在最严重的地区,新密白寨的降水量达到了毫米!
在这个时候,任何的基础建设和防汛措施都已经显得非常的薄弱。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可以说,中国各个城市的防汛措施都在全球遥遥领先,无论是在防汛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还是在城市的基础建设,在排水管道、收水井与疏通排水沟渠都是近百年没有搞基建的美国和欧洲所不能比拟的。
当然,我们不会和欧洲比烂,所以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修建防御24小时毫米降水量的基础设施?
我们不要和欧洲比!欧洲人扛不住核弹,我们中国凭什么也扛不住?
大雨是指一天降雨量25-50毫米。
暴雨是指一天降雨量50-毫米。
大暴雨是指一天降雨量-毫米。
特大暴雨是指一天降雨量毫米以上。
中国大部分的城市,在正常情况下抵御特大暴雨没有问题,可以抵御一天毫米或以上的降雨量。
也就是说,造成印度、德国、法国、英国的水患的暴雨无法对中国的城市形成真正威胁。
当然,根据平均降雨量,每个城市的标准不同,你要非和我抬杠说西北干旱地区一些城市,如*喀什市,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肯定扛不住一小时毫米的降雨量,那我也没办法。
你会到沙漠里面修防洪措施吗?沙漠也可能出现水灾,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还是海洋呢。
特大暴雨是24小时降雨毫米,本次郑州是24小时降雨毫米.....
所以,我们说郑州的本次特大暴雨是年难遇.....
那我们要修建抵御毫米/天降雨量的基建吗?以确保城市的最顶级安全。
那好,我修好了可以抵御毫米/天暴雨的基建,以后会不会出现0毫米/天的暴雨?
出现了水灾,就是基础建设没有搞好?
标准是什么?究竟要将安全提高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搞好了基建?
在我们看到的历史记录上,近百年全球最大的降雨量,是在印度洋的留尼汪岛的塞劳司,一天的时间,雨量达毫米。
当然,这个地方是不怎么住人的。
凡事都有可能,只是概率问题,毫米的降水量,可能十万年出现一次在某个城市。
那城市防汛的标准是什么?要不要抵御一天毫米的降水量?
我们是不是按照毫米降雨量的标准来进行基建?
那如果我们为了防御这种十万年一次的风险,城市的防御基础建设的成本,就需要至少提高倍以上......
也就是说国防不建设了,一带一路不搞了,科技不发展了,就搞防汛,把中国所有的城市的防汛措施直接搞到抵御24小时0毫米降雨量算了。
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解决?
谁不能保证不出其它灾害?别的基础建设不搞了吗?
我们换个说法,中国民航的事故率是0./百万次;
全球民航的事故率是0.43/百万次;
中国民航的事故率仅仅是全球的1/12,安全不安全?
但是有人说,这是草菅人命,为什么不做到更好?
首先,中国民航的安全率一直在提升,但是安全问题是提升到多少才算满意?
提升到0./百万次可以不?概率比火星撞地球都低,但条件就是万人民币一张机票,你还坐不坐飞机?
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航空,事故率降到0,彻底安全了.
那同理,郑州全面加强基础建设,别的都不干了,就修防汛措施,可以抵御1/00几率的万年一遇的降雨量,为了收回基建成本,房价直接上涨50倍,这城市还能好不?
再继续加强基建,抵御1/00几率的万年一遇的火灾?
再去想办法抵御1/00几率的万年一遇的地震?
要不要这样搞?
年难遇的特大暴雨,这就是真相!
你非要用防弹衣去扛东风导弹,然后你就说防弹衣质量不好。
此文的第二个观点,就是特大暴雨来了,为什么还不去调查真相?
按照这种神逻辑,等哪天这样的人被车撞了,我也不会去救他,也不去叫救护车,在旁边喊:
谁撞的?谁撞的?
我今天要做一次柯南!
你躺地上吧,我要调查事故,没时间管你。
好家伙,我又看到了芳芳附身。
武汉疫情来了,全国医疗工作者逆行,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社区工作者在维护城市的安全做核算检测......
芳芳在那里跳脚骂街:为什么会死人?
现在,所有人都忙着抗洪救灾,国家领导人发出重要指示,消防官兵和武警战士悉数出动,驻豫火箭*携带皮划艇、救生衣、锹、镐等必要救生器材完成集结,奔赴郑州抢险救灾。
经请示中部战区批准,已调派解放*指战员人。武警官兵人、车辆60余辆,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人次、车次,民兵人,冲锋舟35艘,其它各类抢险装备套参与抢险救援。目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这一切都是在一天内发生的!
可是,在抢险官兵争分夺秒的时候,有人说:郑州市民不应该被漠视
什么叫漠视?24小时内争分夺秒,紧急出动还不够?
郑州的消防、公检法、公安、普通基层公务员,全部顶到了救灾的一线,不眠不休,来不及吃饭,顶着疲惫奋战,还不够人文关怀?郑州巩义市气象局长汇报气象工作被水冲走,命悬一线,好在被救了回来......
他们在前线冒着危险流汗,代表全国人民努力奋战,我们在后台只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