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推荐的这些地方,既没有大量游人的喧嚣,又有不可多得的美景。
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春风十里,不如景区有你,赶紧行动吧!
1、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位于*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心,占地面积3.6平方千米。南至人民路,北至色满路、亚瓦格路,西至云木拉克夏路,东至吐曼河观光带。喀什噶尔老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情独特,素有“不到喀什游,不算到*,不到老城游,不算到喀什”的美誉。
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街区土石路面的巷道,宽一点的能走驴车,窄的两人并肩难行;街巷长者多米,短的50米就到尽头。街巷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看似路尽,却柳暗花明又见一巷,恰似《水浒传》里祝家庄的盘陀路。巷道两边是一户户维吾尔民居。民居屋舍很有特点,一般人家都在有限的平面上,盖起两到三层土木结构的小楼,有的向下延伸,建成地下室。
客厅、居室皆由木质扶梯、楼梯连接。家家都有晾台,位于平面屋顶。每户都有不大的庭院,用于养花或置放盆景。盆景、鲜花与建筑物廊柱、木雕、挑檐上的各色花饰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幽静清新。有时在两条巷道的相接处,会遇到跨街架起的一间小楼,似成门廊,使小巷增添丁几分古朴与幽深。走上一条条越来越窄的小巷,穿过一间间越建越高的屋舍,来到孜里其巷的一户维吾尔族家庭。据介绍,这户住宅建在老街区的最高处。进门后,脚踩木梯,拾级而上,登至屋脊,眼前豁然开朗,真有“一览众屋矮”之感。就是远处林立的高楼,也仿佛只在脚边。
老街巷的名称都沿用维吾尔语旧名,且各有含意。像恰萨街道办事处的亚格巴扎,意为食油市场;阔孜其亚贝希,为土陶工;而在格来巷,原意是金银匠聚居处。如果按街巷名一一访去,喀什古城已毁建筑的原有位置以及古代市场布局,可略知一二。属亚瓦格街道办事处的“布拉克贝希”巷,“布拉克”,维吾尔语意思为“泉”。
这条巷子呈环形,中心因为有九股泉眼,人称九龙泉。又有人依“疏勒拜泉退匈奴”的千古佳话,称其为“耿恭泉”。
2、高台居民
高台居民位于喀什噶尔老城东南端地势最高的一条长达数百米的*土高崖上。在这里有一条维吾尔居民小巷,叫“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喇汗王朝的王宫就建在它的北面高崖上。
高台民居是喀什市老城区东北端的一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建在高40多米、长多米的*土高崖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
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挤挤挨挨,据说最高的有7层,住过7代人。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有的小巷,两边都是土坯房,进了各家院门,里面却是别有洞天。院子里种着葡萄、无花果、花草盆栽,干净整洁,有的房屋建造装饰的艳丽华贵,富于维吾尔民族特色。
高台小巷除了民居奇观外,还有很多土陶作坊,历史悠久。高台上最兴旺的时期,有近百家土陶作坊,现在保留的已经不算很多。高台民居是喀什展现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风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3、喀什地区博物馆
喀什地区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年建成。馆内主要收藏和保管的文物是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共计件,其中历史文物件、民俗文物件,国家一级文物16件。大楼坐西朝东,钢筋混泥土结构,包括附一层共三楼房,展厅一室,实用面积平方米,库房面积平方米。
珍贵藏品
石祖柄石杵西周。高16.3厘米。平顶,顶下三个凸棱纹,凸棱纹下为柱体。铜 春秋。高57厘米、口径44.5厘米、足高16厘米。圆口,平折沿,弧腹,喇叭身,高圈足,环形双立耳。
饰缂丝边缘绢棉长袍北宋。开襟,方领,窄长袖,掐腰,宽摆。颈、肩、前襟、袖口、下摆、后背下摆中央镶嵌缂丝编织的花草纹,由上、下两部分缝接而成。
4、喀什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坐落在喀什市解放北路,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它以其悠久历史、雄伟建筑和民族特色闻名中外,在中亚地区与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地的著名大清真寺齐名,已成为丝路明珠—喀什古城的地方象征而名扬中外。年7月11日被*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定为自治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和“大门”等七部分,是*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是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成为喀什古城的地方象征而名扬中外。明正统(-年)年间喀什噶尔统治者沙克色孜·米尔扎后葬于此,其后裔建造了一座小清真寺,即艾提尕尔清真寺之前身。该清真寺在古代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培养许多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和学者,其他还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
5、三仙洞
三仙洞位于疏附县荒地乡北约15千米的库玛塔格山东坡,年7月11日,被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维吾尔人称“玉素布尔杭”,意为三个佛教洞窟。洞口离地面20余米,离峭壁顶部8米。开凿于东汉时期(年前后),是中国西部保存较好的最古的佛教壁画洞窟。3个并列的洞口呈方形,其中以中洞为最大,高近2米,宽约1.5米。3个洞均分前后二室,都是前大后小,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约有前室一半。窟顶都是纵券式,这是以砂石质为主的佛画洞窟的常见形式。三窟间洞壁厚1米余,有后人掘出的小洞可互通。中洞后室今仅存一无头佛像石胎,佛身彩色泥塑已剥蚀殆尽;西洞在开凿时就未完工,现在也空无一物;洞洞前室四壁绘满了大小不同的各种佛画,顶部为莲花藻井,藻井四周又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佛盘腿而坐,双手平放胸前,佛像背后光环耀眼,色彩斑斓,其中有一座佛身着彩色方格袈裟。
后室有一石床,上有40厘米左右长方孔,是当年固定佛像的底座,但佛像早已无存。除此之外,还保留着一尊立佛,造型极其优美生动,所着服饰奇特罕见,腹部以下为绿、红、蓝三色相间的横纹绘成,造型和用色在中国其他佛窟壁画中极少见。洞中色调典雅质朴,图案造型独特生动,充分体现了古疏勒国人民高超的想象力和创作技巧。可惜洞中有不少精美绝伦的壁画被后人破坏,佛像也被窃走。
说到这儿,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动呢?欢迎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表达出你的见解吧!喜欢的话记得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