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喀什自驾游的路上偶然间捡到的一个“宝”,我猜,很多喀什本地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地方。
我记得那一天是星期四,为了赶在周末之前去参加塔吉克族朋友家的婚礼,我和几个小伙伴一早便驱车前往塔什库尔干。
我们从喀什市区出发,开上国道后,大约在距离市区50km左右的地方,路过一个镇。
路边的牌子上显示,它的名字叫做“乌帕尔”。
我坐在副驾上,远远地就看见前面特别热闹。人们脚步匆匆,有的还骑着摩托车,全部赶往同一个方向。
当时我已在喀什旅行了一段时间,但也只是在老城里游走,从来没有去过附近的县城和远郊,这算是我第一次见到喀什的乡村。
没想到喀什的镇子上这么热闹。
路边的饭馆装修华丽,小卖店里琳琅满目,人们在自家门前撑起摊子,传统的烤羊肉包子被做成别致的形状,炊烟袅袅。
我们把车停在路边,下来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里有一个巴扎。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集市。听路边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大叔说,这个巴扎只有在星期四才会开放,每到这一天,乌帕尔镇上17个村子的人都会涌向这里,这个集市上也会集中出现五花八门的商品。
这个巴扎没有名字,以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集市,后来乌怕尔乡升级成了乌帕尔镇,它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了开来。我暗暗地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星期四大巴扎”。
这么凑巧的时间,这么难得的“宝贝”,我们决定把去塔县的时间延后半天,先去这个乌帕尔的巴扎里逛一逛。
乌帕尔镇隶属于喀什的疏附县,这里的巴扎虽然没有喀什大巴扎占地面积那么大,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呢。
有各种各样的服装、水果、小吃、烤全羊……
就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维吾尔族女人们都会穿戴整齐,出来摆起小摊子。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些就连喀什大巴扎上都少见的有趣的东西。
在这里,我第一次吃到了正宗的红柳烤肉,地地道道、本本分分的*味道。
红柳是生长在*盐碱地里的一种植物,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几乎不需要水分,仅凭着戈壁滩上酷烈的阳光和满天的风沙,就可以大片大片地抱团生长。
夏天的时候,红柳是绿色,到了秋天,它会变成红色。
由于这种植物数量多、好养活。几乎不需要成本,所以在过去的岁月中,*、尤其是南疆的喀什、和田等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常常用红柳枝穿了羊肉,放进馕坑里烤着吃。
久而久之,它便成了一种传统。
红柳枝比一般串羊肉串的铁签子要粗一些,也比较硬挺,所以它更适合串大块儿的羊肉,我们这一桌的红柳烤肉是用盆装的。
这就要求羊肉的肉质紧密,不能掺假,否则是串不成串儿的,所以红柳烤肉是当地人心目中默认的“货真价实”的烤肉,价格也比其他的普通烤肉串要高出很多。
如今,红柳烤肉是很多*饭馆里不可或缺的特色美食,聚会的时候来上一盆,配上一瓶“夺命大乌苏”,十分过瘾。
我在乌帕尔的巴扎上发现了一些不认识的水果,比如下图这个,就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但可以确定,它不是苹果。
乌帕尔镇盛产各种水果,其中尤以石榴最多,下图的这个小机器就是石榴铺子里的榨汁机。
机器周围喷洒着红色的汁液,看着有点儿“惨”,但是它榨石榴汁还是很好用的。
维吾尔族小哥把石榴放进上面的小“兜兜”里,然后把杠杆压下去,石榴汁就流进了下面的小舀里。
在乌帕尔巴扎后面比较空旷的场地上,我看到有卖草席的人家。
这种草席非常巨大,人们把它一片一片地卷起来,用小汽车的后斗拉走。
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个草席是做什么用的,于是它就变成了*旅行路上的“不解之谜”。
离开卖草席的摊子往里走,前面围了一大堆的人。挤进去一看,是卖鸽子的。
对于我这种走马观花的游客来说,它们就是普通的鸟,但是对于玩鸽子的喀什人来说,他们可以轻松地辨识出哪一只是优质的信鸽。
紧挨着信鸽的另外几个笼子里装的是斗鸡,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活生生的斗鸡。
这种鸡的毛量稀少、肉色鲜红艳、目光阴沉,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狠”劲儿。
乌帕尔巴扎上有一个特别的摊位,就是剃头刮脸的场地。
这种旧时常见于街头的手艺如今已经很少接触得到了,由于它的价格很低,一次只要几块钱,糊口不易,手艺渐渐失传。
在内地的一些公园里,偶尔还可以看到一些蹲守理发的师傅,但是新时代的剪刀手和旧时的剃刀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传统的刮脸技师是拥有一整套“家伙事儿”的,先用挑子烧好热水给客人洗头,之后擦上一些肥皂液,然后就直接上刀片儿了……
对于师傅来说,考验的是技术;对于被刮的人来说,挑战的是勇气……
*旅行,还在继续,游记:喀什有一个专门卖动物的巴扎。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