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C
我爱*。
若有来生,若复为人身,让我托生在*吧。
富的话,让我有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羊肉纳仁揪片子碎肉抓饭烤包子。
穷的话,有阿布拉馕吃就行啊。
让我生在春天的赛里木湖,夏天的喀什噶尔,秋天的独库公路,冬天的阿尔泰山下。
当不了人的话,让我当只鹰。
盘旋在那拉提草原上空,倏尔一生。
“不到*,不知中国之大。”*究竟有多大?在写游记之前,我百度出来一列数据,略作整理,便是如下:
*=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个上海=个北京=9个广东=16个江苏=……
所以,27天的旅程,对于*而言,太短。短得只够让我走几段路、看几座城。即便如此,对于我来说,已是足矣。
对于*的喜爱,由来已久。*的美,第一次让我觉得震撼,是从汕头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举办的一个名为《美眼看世界》的专题讲座,*的美景,就这样紧紧抓住了我的眼球。
后来,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一段材料,更是让我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它说:“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汤因比的选择,不知是否让当年的考生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但至少,它让我很不淡定。
自此以后,*成为了我心中的远方,而那个远方的远方,是一座叫“喀什噶尔”的城。
“古代由西域通向整个亚洲腹地,有北疆的草原之路和南疆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又分南、北两路,然后在一个地方汇合,翻越帕米尔高原而去。两条丝绸之路的汇合处,是西域开发最早的城郭,叫“疏勒”,也就是现在中国最西的城市喀什,又叫喀什噶尔。”(余秋雨《文化苦旅》)
偏远的地理位置,掩盖不了它璀璨夺目的光芒,这座城,在古丝绸之路上享誉了余年,如今依然熠熠生辉。
年7月8日,我从和田出发,傍晚时分到达喀什。从火车站出来,看着比和田更蓝的天,我忍不住抬头傻笑。出了车站,拦了的士直奔老城青旅,路上的风景一晃而逝,还来不及细看,老城就在眼前。
有人说,喀什有两副面孔,一副是老城,一副是新城。
走进老城,层叠错落的古朴土屋、九曲八弯的迷宫小巷、花纹精美的木质门窗,总给人一种穿越时光来到中世纪的错觉。在这里,时间是缓慢的,甚至,是静止的。
而走进新城,马路干净宽阔,车辆穿梭往来,气派非凡的广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崛地而起,铁路、国际机场也已正式投入使用,这样的喀什,不亚于内地的那些现代化大都市。
喀什的两副面孔,代表着两种生活、两种时间。它们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喀什噶尔这个充满浓郁的维吾尔气息、让人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神奇城市。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你可以一眼望穿许多城市的五脏六腑,但你无法看透喀什噶尔那双迷蒙的眼睛”。
01#喀什老城#
在喀什市,我对喀什老城的喜爱,甚过其他。
漫长的岁月并未毁掉它旧时的容颜,时光似乎在这里静止下来,紧紧依附在过街楼、厚实的土墙和油腻斑驳的木楣上面。
逛老城,意趣全在于你面对岔路口时那随性的选择,因为你不知道,从脚下延伸而去的这条巷子,会把你带到哪里去,而你,又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在喀什,每个人都能享受着阳光多情的馈赠,李白感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以致需要“秉烛夜游”,但来乎就变得到喀什,似没有必要了。
阳光对这座古老的城市保留着非一般的偏爱,老城的大部分时间沐浴在阳光下,显出一副慵懒而随性的模样,即便到了夜晚,仍能感受到阳光存留的温度。
漫长的白天可以一直持续到北京时间22、23点,这个时间点,在广东的你,可能已经入眠了,而在喀什的我,可能才开始吃晚饭。
阳光是个魔术师,能让世间平淡的一切绽放出别样的光芒。阳光照耀下的老城,极具美感,明暗交错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古朴的美,这种美,柔和而深沉,凝重而明亮,即使不加修饰的泥墙,在植物斑驳的光影中,也在制造着出人意料的美景。
老城的居民独具匠心,似乎轻而易举就能把庸常的生活过成一种艺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于对一草一木的呵护上。即使自家房屋都那么一点陈旧不堪,但在老城里,几乎家家的门口、院落里都有着迷人的绿色。有时推开一扇虚掩的木门,内院却是别有一番天地:盆栽的无花果树和各种花草长得健康、繁茂,葡萄架上缠满了绿藤、挂着还没成熟的绿葡萄,架下常放有一张大炕(或木床),铺着鲜艳的毡毯……这样生活而艺术化的场景,在老城却是随处可见。
老城幽深的小巷,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玩陀螺、跳皮绳,踢足球,或是围在一起分享小零食……他们享受着童年的无忧无虑,也分享着彼此最单纯的快乐。每次从他们身边经过,总会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贪婪地想要记住他们每一张纯真的笑脸。
00:09老城的孩子,似乎并不怕生,有时候他们会主动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跟你问好,和你聊天,如果你举起相机,他们会很配合地摆出各种造型,当你相机一放下,他们就一窝蜂冲过来看照片,一边看、一边笑。有些还会主动要求合影,问你姓名,或邀请你去他们的小巷子玩耍……当你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挽留,和邀请。甚至为了表达内心的认同,他们对你说:你长得像维吾尔族。(此处应该有掌声)
老城拥有一股魔力,就像是一个黑洞,总能让你沉溺其中,忘了时间流逝。喀什的孩子,镜头感都特别的好,估计是长得很好看的缘故。很多小孩,根本不需要你狂按快门,随随便便拍一张,就已是逆天颜值的最好体现。
有人说:“人们很难说清喀什噶尔到底属于什么人种,因为在过去几千年里,由于四面八方的入侵,这里的人种混杂得相当厉害。使他们既具有游牧民族的奔放豪气,又有汉民族的中庸适度,还具有西欧人的风度、南亚人的热情,这一切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一种少见的贵族气质。”
老城值得逛的地方很多,但这两个地方,更是值得一走。
始建于年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坐落在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尔广场,意为“假日礼拜和集会的场所”,是中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喀什噶尔的象征。
喀什老城在以前是以清真寺广场为轴心向四周辐射、延展的,所以,艾提尕尔清真寺在喀什的地位不言而喻,一张地图就说明一切。(因为敬畏,所以不敢随意进入拍照。)
如果你看过电影《追风筝的人》,你会发现,很多场景似曾相识。影片开头阿尔米的父亲和朋友拉辛汗看风筝比赛的地方,拍摄地就是这百年老茶馆。(PS:电影《追风筝的人》大部分场景于喀什取景。)
百年老茶馆在年重新装修过,所以并不会显得老旧。来喝茶的客人主要是本地的维族大叔,他们喝茶吃馕,聊天八卦,心情好时,有人奏乐、有人跳舞……老城的慢节奏、维族人的热情,体现于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
如果说,喀什噶尔的灵*在喀什老城,那么,老城的精髓就在高台民居。
从年起,喀什市对喀什老城的传统民居进行加固改造,加固改造后的老城就是现在的喀什老城(5A景区),而一部分没有加固改造、依旧保持着原始模样的,就是现在的高台民居。
02#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建在老城东南一处高40多米、长多米*土高崖上,历经千百年的沧桑,依然倔强地矗立着。
从两千多年前开始,维吾尔族人就世代聚居在这里,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有的凌空横跨在小巷之上,成为过街楼;有的凭空而来,落脚在十字路口之上,成为悬空楼。就这样,慢慢地形成了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奇特的民居建筑群。
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走进高台民居,犹如进入一个规模宏大的迷宫,迷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就像我们,绕来绕去地走,始终走在那些熟悉的巷子里,后来遇到一个放暑假的初中生,他给我们指了方向,估计担心我们走不出去,就给我们带了路,后来,我们到达的出口,其实就是我们来时的那个入口。
老城的房屋建筑材料主要是生土、土块、砖、砖坯和南疆最常见的白杨木。木头去枝之后,没有刨削加工,直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布局随意、自由,房屋看上去松松垮垮,很不安全,但据说这里的房子很牢固,许多房子都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在全国到处拆拆建建的国情下,这两年,高台民居也加入了改造行列,很多房子都成为了危房和空房,站在高处看,眼前的景象破败不堪,让人心惊、也让人惋惜。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片地方,仍然有不少的居民舍不得离开,他们的生活依旧,吃饭、聊天、读书、上班、种花、洒水……越是如常,越是让人震撼,“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或许,住在这里的人们,对于脚下土地的那份情感,和艾青能感同身受。
除了破败的房屋、路上遇见的人,土陶在这里应该是出镜率较高的景物了。据说在年多前,有一个烧制土陶的匠人首先发现了“色格孜”土,于是就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个土陶作坊,随后相继有很多土陶艺人在高崖上开设土陶作坊。
这个最初仅仅是维吾尔族人盛水装物的日用器皿,在古城过去的岁月里,曾无比重视、无比辉煌,而今天却不可避免地被价廉物美、坚固耐用的铝制品、搪瓷制品、塑料制品所替代,高台民居的土陶作坊,已经所剩不多,这门绝技,是否注定走上没落的绝路?谁,还能够救救它呢?
PS:因为改造,高台民居从年开始就已不再对外开放,各出入口张贴告示,并有当地协防人员把关,禁止游客入内。而至于我是怎样进去的,此处就不详细说明了。
03#喀什大巴扎#
喀什大巴扎,位于喀什市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高台民居附近),全称“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又称东门大巴扎。
喀什大巴扎是*最大的农贸市场,喀什及*的各种土特产、手工艺品、日用百货、瓜果蔬菜以及大小牲畜在这里是应有尽有,每逢巴扎日,这里更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可以说这里是体现*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最集中的地方。
我来这里,目的只有一个——买干果。来*之前,听过多方告诫,例如,不买的东西不要随便碰,更不要随便问价格。来到*,我才发现之前接收的信息是有误的,大巴扎的商品,不仅可以随便碰,还可以随便吃。
在吃中比较出不同品种口感的细微差别,也正是因为有了差别,才更明白,贵有贵的道理。但喀什干果的价格真的不贵,再加上运费也便宜,看中的,可以毫不犹豫地买。
关于喀什,想说的,实在太多,那些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总是一次次让人驻足不前。但更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喀什的夜市、和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现在,我在广东,想念喀什新打的馕、散发着热气的羊肉烤包子、和那一杯超级解渴的酸奶刨冰。
喀什的行程,不过短短数日,却让我割舍不下。在离开喀什前往伊犁的火车上,看着渐行渐远的这座城,我是真心因为离开而感到难过。
喀什带给我的,全是美好,在塔县经历的一切,更是让我无可救药地爱上它。所以,喀什,我们会再见。或许是,明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