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儿童白癜风患者 http://hy.stock.cnfol.com/hangyezonghe/20190626/27558895.shtml熟悉*史的朋友都知道,大*开拔后,如果突然收到敌情变化的消息,如何判断其真实性,进而是否要改变原定计划做出调整,会不会因为临时调整而自乱阵脚,是极其考验主帅的功力和*队的素质的。一句话,选择做对了,胜利在望,做错了,满盘皆输。
说起因为错误调整导致失败的战例,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当属淝水之战。苻坚本来以多打少,优势巨大,但最终兵败身死,失败的根本原因也许可以总结出很多,但最直接最致命的诱因却是过于托大。本来80万打8万,怎么着都是必胜之局。偏偏苻坚临阵时自作聪明,做出了不必要的调整,命前秦*队后撤,等东晋*队主动渡河进攻再半渡击之,结果被假意投降的朱序利用,由此散步谣言导致*心大乱,进而导致雪崩式的溃败,白白断送了必胜之局。
还有一次是赤壁之战,更为大家所耳熟能详。曹操得意忘形,先是被假意投奔的庞统忽悠得晕头转向,把战船用铁索连成一片,继而又被诈降的*盖忽悠得晕头转向,使得火攻之计得逞,几乎全*覆没。这两次都是优势一方判断失误导致战局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清朝历史#
01兆惠的疑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乾隆二十四年(年),经过两年的艰苦拉锯,清廷在天山南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已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形势一片大好,可谓是胜利在望。正当清*诸路大*已然先后开拔,准备照原定计划分进合击,同时直捣叛*在南疆的最后两处巢穴——喀什噶尔和叶尔羌之际,*情却突然发生了重大改变,迫使主帅兆惠不得不考虑是否仍照原定计划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兆惠大*的前锋部队由明瑞率领,于闰六月初三,前进到距喀什噶尔城只有40公里左右的伊克斯哈喇。此时从喀什噶尔方向突然来了六骑回人,表示前来投诚,同时还带来了投诚的文书,专门呈现给兆惠。这几个回人向明瑞禀告说:大和卓波罗尼都在城中大肆掳掠后,带着亲信家眷,已经弃城而逃,同时还裹挟了一大批民众。现在回人苦于和卓暴*已久,特推举我等前来迎接王师,希望王师早日进城安定大局。并声称愿意为王师马前卒,引导大*追击大小和卓云云。
事关重大,明瑞不敢怠慢,立即上报,并派人把这六个回人送到兆惠大营。此时兆惠大*刚从乌什出发不久,一听到波罗尼都弃城逃跑的消息,兆惠顿觉蹊跷,一时也难以断定真假。按照之前的印象,和卓叛*无论是在库车还是在黑水营,都表现得异常顽强,给清*造成了不小的挫折,尤其是黑水营一役更是惊心动魄,至今仍让兆惠心有余悸。
所以为了提高胜利的把握,兆惠顶住乾隆催促的压力,特地足足准备了三个多月方才再度出兵,蛮以为喀什噶尔是叛*经营已久的老巢,肯定是颗硬钉子,说不定比叶尔羌更难打,免不了又是一场恶仗。没曾想大*刚一开拔,远未形成合围之势,且明瑞所部只是前哨部队,人数不多,尚未兵临城下,何以大和卓连照面都没打,就逃之夭夭了?历史上望风而逃的战例不少,像这样闻风而逃的,还真不多见。
更蹊跷的是,历史上但凡是弃城而逃的,少不了都要焚烧一切可以资敌的东西,何以大和卓有充足的时间逃跑,却只是掳掠一番而没有焚城?有没有可能准备杀个回马枪?由此可见,那六个回人刚一投降,就主动提出带路追击,搞不好是个圈套。联想起叶尔羌城外,小和卓霍集占设伏诱使清*出兵,谁敢保证这一幕不会重现?当年一个朱序,就能令前秦八十万大*灰飞烟灭,如何保证这六个回人不是在耍诈?
笔帖式(从事文书抄写工作)出身的兆惠,熟读历史,加上文人特有的敏感,自然比一般的武将更为审慎。作为书生领*,以古鉴今是必修课程,于是兆惠决定亲自盘问这六个来降回人,以辨真伪。
02盘问降人
随即六个来降的回人被带到跟前,兆惠一面叫手下翻译来人的投诚文书,一面逐一细细地盘问这六个人。
前来投降的这六个回人,为首的是一个阿訇(宗教的神职人员),名叫和济默尔,其他几个则是伯克(世俗首领),分别叫和沙勒、沙咱木、沙扎巴尔、呢雅斯,都是世居喀什噶尔的土著,另外还有一个是霍集斯的族弟,也叫额敏。
这位额敏对兆惠说,自己是上一年被霍集占胁迫,带到了喀什噶尔,“久欲归诚,今波罗尼都同霍集占逃去,我等同喀什噶尔旧伯克奉书来迎”。
兆惠再细看翻译过来的文书,上面说:波罗尼都将喀什噶尔城中的老百姓全都强行驱逐出城,裹胁逃跑,而我等“仰慕大皇帝仁化”前来投诚,恳请天朝大*速往拦截大小和卓,救下被裹胁的百姓,我等愿效犬马之劳,为王师引路追击。
经过对六人的分别详细询问和反复比对细节,情况逐渐明朗,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基本搞清了。原来波罗尼都去年在呼尔璊之战时,肋下中枪,大败逃回喀什噶尔。经此一战,波罗尼都吓破了胆,深知难以继续和清*对抗,因此打算投降。为此,波罗尼都专门从喀什噶尔派人,去叶尔羌与霍集占商议投降事宜,但是霍集占决心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降。
一直以来,大小和卓叛乱,都是以小和卓霍集占为主导。波罗尼都虽然是兄长,但遇事从来都是性格霸道的霍集占说了算。因此面对这个“坑兄”的弟弟,波罗尼都虽心存降意,也只得作罢。
既不肯降,且考虑到和清*战力上的巨大差距,打也不能打,对此兄弟俩都心知肚明,那么就只能开溜了。那么逃往哪里呢?这一点兄弟俩倒是很快就达成一致。兄弟二人首先考虑的,与之前和什克帮兆惠分析的一样,是逃往霍罕,投奔额尔德尼,于是马上派人去霍罕,与额尔德尼联系。但不知何故,迟迟等不到回复。大小和卓等不及,决定先越过帕米尔高原,逃往巴达克山(今阿富汗西北部),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行止。
事实上早在四月,兄弟俩个就在着手为跑路做准备了。霍集占把自己的家眷、行李都移到了叶尔羌西面,羌呼勒的赫色勒塔克,而波罗尼都则全力搜刮城中的粮草马匹,甚至连民众身上穿的衣服都不放过。而搜刮所得,已于六月初十日以前,都陆续运到了喀什噶尔西南的塔勒巴楚克河,自己只是和一些心腹,暂时留守在喀什噶尔城中。
值得一提的是,撤退前霍集占还特地派人告知哥哥,一定要把喀什噶尔付之一炬,一粒粮食一块木板都不要给清*留下。无奈波罗尼都心软,舍不得焚城,加之部下反对,还指望着有朝一日打回来,所以只是象征性地烧掉了城门附近的一些建筑。
就这样,兆惠的疑虑大致消除了,基本相信了这六个人是真心投降。但还是不敢麻痹大意,所谓“现在来投人等,虽无可疑,而受降如受敌,自应倍加谨慎,不必轻骑先进”。于是兆惠决定,原定进*计划不作改变,反正大小和卓裹挟了大量百姓逃跑也走不快,先占领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待民心稳定再部署追击不迟。
因此兆惠率领三千人马,赶往伊克斯哈喇,计划与明瑞的先锋部队会合后,共同进入喀什噶尔。同时分别给从和阗进兵的富德,以及在巴尔楚克附近的阿里衮、巴禄写信,让富德在叶尔羌那边,火速派人堵截各条道路,同时让阿里衮、巴禄立即从巴尔楚克赶往喀什噶尔。
03兵不血刃入二城
闰六月十四日,兆惠终于率*赶到了喀什噶尔城。按照兆惠的奏报,在前往喀什噶尔的途中,喀什噶尔城内留下的大小伯克,以及以前被霍集占强行从阿克苏、库车等地带到喀什噶尔的回众“于百里外来迎”。
而且一路之上,经过大小村庄,“回人皆献牛、酒、果、饵,情词恭顺”。到了喀什噶尔城后,“回众复献牛羊果饵”,载歌载舞地欢迎清*。入城后,兆惠当即命明瑞、爱隆阿、温布等人,先行率领二千名精兵,每人配备两匹马,于闰六月十五日,也就是第二天出发,兼程追袭大小和卓。其余的兵马,则在喀什噶尔原地休息待命。同时命正在赶来的阿里衮、巴禄等人,到达后也立即率队追剿。
当下兆惠一面安抚喀什噶尔城内的回众,査核户口田赋,安排驻兵防守,计划等也率*去追击大小和卓,一面派遣人员,前往布鲁特和通往霍罕的道路,传檄布鲁特人,一旦发现大小和卓,立即擒拿。同时派人传谕富德,待占领叶尔羌后,除留必要兵马驻守外,火速加入前往巴达克山追剿的队伍。
话分两头。富德这边,则是闰六月的十二日向叶尔羌出发,情况也和兆惠差不多,驻守在固璊的阿卜都克勒木也早就跟着霍集占跑了,所以是一路畅通无阻,“沿途村庄回人,俱扶老携幼,道左跪迎”。
十八日黎明,富德率*抵达叶尔羌城下。而城中的回众代表前来迎接,表示霍集占逃走之后,大家得知清*进*叶尔羌,“合城老幼,无不踊跃,鸣金击鼓三昼夜,共相庆贺”。就是说已经欢庆了三天了。富德特地下令,全*鸣炮,向几个月前黑水营和呼尔滿的死难弟兄之英灵致意,继而整理好衣甲旌旗,已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渡过叶尔羌河,自叶尔羌城的南门入城。
据富德奏疏记载,清*进城之后,城内“观者塞道,争献果饵,备述前受霍集占扰害,从此永安生业。臣等加以抚慰,回众同声欢呼叩首”。由此可见,在大小和卓的暴虐统治下,回疆百姓祈盼王师已久,清*一到,仿佛久旱逢甘霖,民心向背总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进驻叶尔羌城之后,细心的富德专门围着叶尔羌城走了一圈,仔细查询比对了一下叶尔羌的户口,战前计有“三万三千有奇,现仍存二万户”。如果数字无误,说明叶尔羌这两年多里少了一万三千多户人,按照一户五口人来算的话,就是减少了六万五千多人。这个数字在当时是比较惊人的,这些减少的人口应该一部分是被霍集占逃跑时所裹胁,一部分应该是因战乱而死亡或流散。所以说大小和卓不惜荼*生灵而发动这场叛乱,以致民心丧尽,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也是罪有应得。
04追击逃敌
随着叶尔羌和喀什噶尔这两座大小和卓最后的堡垒,也是南疆西部最为重要的两座城池,被清*收入囊中,至此整个南疆才算正式纳入清廷的版图。然而消息到了紫禁城,乾隆却并不满意,对于大清来说,事情还没完,只要大小和卓还未抓获,尤其是小和卓霍集占一日不除,平定回疆的任务就一日不能画上句号。
兆惠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也很了解乾隆一向不好伺候。因此在给乾隆的奏报中,主动自咎,检讨自己指挥无方,未能预先出兵堵截道路,才导致大小和卓远遁。不过乾隆却表现出难得的宽宏大量,没有为此再责怪兆惠,而是在谕旨中温言劝勉:“我兵未抵城下,贼已窜逸,非将*等之咎”——放心,朕知道不是你们前线将领的错。但同时乾隆不忘强调:“但二城即定,而逆贼兄弟未擒,难云竣事”——别忘了你们的任务还并没有完成。为此乾隆不断下旨,指示兆惠、富德加紧对大小和卓的追剿,务求早日捕获二贼,以竞全功。
转眼到了乾隆二十四年(年)的八月,正是暑热渐退,秋凉乍起的时节。此时清*历经两月的艰苦跋涉,克服了酷热和高原反应的双重考验,终于在一个名叫阿尔楚尔的地方,追上了逃窜的和卓叛*与被裹胁的回众,双方随即在崇山峻岭间进行了激战。
那么,这一战,清*到底打得如何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觉得文章可读,烦请点赞转发一下,不胜感谢!您有何看法,欢迎下方发表评论,期待您的指教!
清*蓄势待发,不速之客突然造访,一张地图决定了和卓叛*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