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人天生就会种地吗 [复制链接]

1#

中秋刚过,又是一年秋分。

寒暑更迭,昼夜均分,秋冬的冷气沉了下来,暑气终于弱了。云淡风轻的气象,显示出一年中难得的舒服气候,祖国大地,处处“平分秋色”——北国银杏叶*,南方丹桂飘香。

故宫银杏,“木叶动秋声”。

这个特殊的节气,也寄托了中国人太多的期待。秋分前后,是秋收、秋耕、秋播,“三秋”的大忙季节,而秋收,是其中的重头戏——稻谷粮蔬、水果生鲜在当下大批收获,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如今,秋分还被赋予了一个分量厚重的名字——中国农民丰收节。

一捧雨水能滋养多少粮食?一抔黃土能够孕育多少生灵?从饮食的角度看华夏漫漫历史,不过是中国人超过五千次在秋分时刻的回答。

丰收时刻,怎能没有柿子?

从最初屹立在*河之畔,到南下长江、珠江流域,北上草原,东达海洋,西连中亚,超过五千年的中国农耕史,祖辈们一步步扩大田地的边界。在无数遍迁徙、定居、耕种、繁衍的节奏里,我们的天地视野不仅得以放宽,今日的餐桌美味,也变得如此丰富。

01

从*河到长江

吃饱饭,从来不是小事

“民以食为天”,这是刻在华夏基因里的一句话。农耕是中国古文明得以生发的基石,当我们向历史深处寻找,终归会回到那两条被深情地唤为“母亲”的大江大河。

华夏农业,在*河畔“开机”

*河岸边,是华夏先民最早定居农作的区域。大约一万年前,这里气候湿润,先民逐渐走出渔猎生活,在河流附近定居下来,种植黍、粟。最远距今年的大地湾遗址,埋藏着中国最古老的原始农耕印记。六千多年前的半坡遗址里,有先民保存的炭化的粟和菜籽。

随着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作工具耒耜的出现,揭开中华农耕文明的序幕。中国最早的夏、商、周王朝,依靠*河农业建立了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在农耕方式、器具的改进中,原本的粗放农业开始向精耕农业转变。以铁梨铧为代表的铁器出现,开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魏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的主要农业区都在*河流域,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里。并且,随着转盘磨开始大规模食用,磨成粉的小麦变得好吃,逐渐成为北方最重要的主食。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河生态逐渐受到破坏,洪水频繁,再加上连年战争,北方的农业生产受到破坏。

随着农业机械化,麦钐割麦已被淘汰。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下,带去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长江沿岸,此后成了中国农业的高光地带。

长江丰饶,无问西东

和西域传进来的小麦不同,水稻是土生土长的“国产”。宋代,长江流域的稻作技术进一步改进,出现世界最早以水为动力的灌溉工具——筒车,“江东之田器尽于是”,长江稻米生产之兴盛,宋代诗人范成大这样描述: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稻谷归仓,又是一个丰收年。

沿着长江从西到东,无论是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还是“熟则天下仓廪皆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都是以“鱼肥米香”著称的丰沃之地。苏湖、苏常、苏松、两湖、湖广……“熟”的地域边界不断被拓宽,长江与“富庶”也牢牢捆绑在了一起,烙刻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长江沿岸的稻田,拼成“丰收调色板”。

到了明代,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使不适应生产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养活了更多人口。

万亩金*,谷麦满仓

年后,东北原本的“北大荒”,成了中国新的“粮仓”。数十万人参与到垦荒建设中,兴修水利,开发盐碱地......今天,东北粳稻种植面积已接近全国的一半。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上,“白山黑水”养育的黑土地,从前的“满山遍野大豆高粱”,早已变成了连天接地的稻田。

年,中国的土地上长出了6.69亿吨粮食。小麦和水稻,依然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主食。其中水稻年产量超过2.1亿吨,东南至宝岛台湾,南抵热土海南,北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山麓,西去*天山脚下,处处稻浪翻滚。

小麦年产约1.31亿吨,“农业怪兽”河南,这片刻着中国最早农耕印记的土地,如今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这其中,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不仅能在喂饱本省人民的同时远销海内外,还是中国最大的饼干生产基地、方便面生产基地。

河南焦作,收割机收获小麦。

秋分前后,从*河到长江,处处是繁忙的丰收场景。长江流域以及更南地区,在收割晚稻,深翻土壤播种油菜。*河中游、山西地区的玉米、谷子开始收获。“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山西沁县的“沁州*小米”也即将迎来采收。从古代的皇家贡品,到今天的“小米之王”,变的是不断发展的农耕技术,不变的是它甜香松散的口感。

沉甸甸的*小米正待收获。

诸多高科技助农措施,为丰硕的主食“保驾护航”。京东生鲜,助力沁州*小米等优产谷粮走进千家万户。主食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而从*河到长江,河流的馈赠绝不仅仅是主食。

02

东西南北中,最忆是鲜果

秋收的不只是粮食,还有中国到处的缤纷鲜果。山东、陕西、安徽等地区丘陵水果纷纷落地。“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纸扎的红灯笼终究是空心,硕果累累,才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河流域处处“甜心”

如今,中国的果园瓜田的总面积,相当于一个福建省。上千万名果农和农技人员,种出了全球31.4%的水果。淡化了主粮生产作用的*土高原,如今处处都有“甜心”。这里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里,唯一符合最适宜区7项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此刻,陕西、甘肃的苹果正在丰收。9月的陕西,还有阎良的酥梨鲜嫩多汁,骊山下的石榴鲜红如火。

陕西洛川苹果,装箱出发!

虽然在产量方面,西瓜、柑橘、苹果“三巨头”占了全国水果总产量的56%,但其它水果的产量增速之高,也足以证明消费需求的快速多样化:在年到年间,中国其它水果的年产总量涨了三倍。从历史悠久的*河岸边,到曾经偏僻的西南、*,处处鲜果飘香。

在滨海*泛平原,经历了渤海凹陷,*河冲积泥沙填充的过程后,这里富含有机质且透水、透气的土壤,特别适宜梨树生长——南有砀山酥梨,北有阳信鸭梨。

阳信的鸭梨,想不想咂一口?

山东阳信县被誉为“中国鸭梨之乡”,这里产出的鸭梨外形美观,色泽金*,香味浓郁。早在唐朝初期,阳信的土生梨种就进入人工栽培,明朝永乐年间,“所栽梨树块块成行,果实累累,四方闻名”,清末民初更是远销东南亚一带。曾经“打洋梨”的盛景,早已被现代物流运输取代。

贵州*,“后生可畏”

从山东出去,到西南,这里常年地处偏远,直至近代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力低下。而如今,却是茶园万亩,遍地果树梯田。在蜿蜒起伏的黔中腹地,有一片“世界上最适合种植猕猴桃的地区”,修文县就位于这里。这里土壤呈弱酸性,种植普通庄稼作物很难丰收,但却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

贵州修文,山川相间的丘陵地带。

修文猕猴桃外形修长玲珑,覆盖着细密的绒毛,长得很是秀气。从9月下旬到10月,猕猴桃的果香伴随着渐凉的秋风越来越浓郁。20世纪80年代,修文县引进10多个猕猴桃品种进行试种。二十多年后,大面积闲置的荒坡、瘦土发展为猕猴桃园。如今,修文已成为全国第三大猕猴桃产区,种植面积达16.7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

身形修长的修文猕猴桃。

*的农耕开拓同样很晚,却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气候,成为后起之秀。在这里,一年四季除了吃不完的水果,每个月还通常有一位负责“唱主角”——九月份的当家,是大名鼎鼎的库尔勒香梨。它的甜美,不仅能领跑整个*的秋天,如今更能通过现代物流,滋润每一个中国胃。

青翠欲滴的*库尔勒香梨。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也诞生了甜美多汁的优质西梅,成为水果爱好者的心头好。鲜西梅爽脆细腻,汁水丰盈,好吃不胖。在*,又以喀什地区雪水灌溉出的西梅为最。另一方面,这里高达20度的昼夜温差、全年累计个小时的日照时间,让每一颗西梅都累积了大量的糖分,产生出浓郁的风味。

汁水丰盈,好吃不胖的*西梅。

从原始的镰刀锄头到工业化解放人力的机械,再到大数据和AI控制下的数字智慧农业,原产地鲜果变得更加新鲜,更有品质保障。以京东生鲜有售的阳信鸭梨、修文猕猴桃、*西梅等为代表,丰收的方式在变化,丰收的喜悦依然。

03

秋分时刻,别忘了“贴秋膘”

南方的林海中收获“深藏的山货”——菌子,北方的草原有“行走的丰收”——牛羊。

南北花式吃肉

天气转凉,牧业也迎来了自己的丰收季。年,全国羊肉产量约万吨。从宁夏盐池滩羊,到与*金宝石齐名的阿勒泰大尾羊,再到“白面馍馍烩羊肉,一锅羊肉半锅油”的陕西靖边羊,乃至上海的崇明白山羊、海南的东山羊,中国东西南北,共享这一份对秋膘冬补的执念。

烤全羊,草原上的最高待客之道。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烤全羊就是对客人最盛情的招待,以火之旺,灼肉之香。18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天然牧场,哺育两大锡盟羊品种:乌珠穆沁羊与苏尼特羊,分别来自广袤的乌珠穆沁草原和西部荒漠半荒漠型草原。多样化的草原地貌,三大水系的滋养,成就了它们无膻无腥的鲜美品质。

清水煮熟的手把肉,清香鲜嫩。

神奇的是,乌珠穆沁羊左右半扇各多一条肋骨,共有28根肋骨,而其他品种的羊只有26根,因此产肉量更高,在牧民心中素有“天下第一羊”的美誉。而苏尼特羊拥有“肉中人参”的美称,成为运动员膳食的首选。

世界级天然牧场,成就锡盟羊肉无膻无腥的鲜美。

北方草原的羊肉吃完,再往南,长江流域的荤味并不逊色。湖北松滋地处丘陵,山地资源丰富,农民利用荒坡、竹林、果园、庭院散养土鸡。啄食山间虫草,饮天然溪水,经过三百年的培育,形成体壮肉实的良种鸡。用以烹食,其汤汁浓郁,肉感鲜嫩、爽滑、香韧、耐嚼,油而不腻。

山间散养的松滋土鸡。

秋收,不止是土里长的、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丰收之喜,陆地有之,湖海更有之。

遍尝湖海生鲜

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秋分才算正式入秋。此时的江浙沪,正是稻香鱼肥的时节。最不能辜负的是那一口膏满*肥的螃蟹,宋代诗人徐似道早就说过:“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秋分前后,是吃大闸蟹的好时节。

这一抹蟹味怎么能错过!

江苏北部的宿迁,坐拥洪泽湖与骆马湖两大淡水湖,是著名的“中国大闸蟹之乡”。来到宿迁的大闸蟹,必须要攀越运河“十道闸口”,洄游路程很远,造就了它们“背青、肚白、金爪、螯强”的健硕体格,再加上螺蛳、冰鲜鱼虾等天然饵料喂养,每只养足18个月,每一只都个头十足,也因此有了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霸王蟹。

鲜活的宿迁霸王蟹,每一只都有健硕体格。

丰收时刻,这一抹蟹味怎么能错过。从内陆的江湖一路向东,囤积了大量营养物质和脂肪的生蚝、扇贝、贻贝以及各类海鱼,也在秋季达到了风味与口感的巅峰。

湖海之间,也有丰收的喜悦。

秋分前后,海鲜正集中出海、组团上市。无论是东海、*海的金鲳鱼、带鱼、鲐鱼、鲅鱼、*姑鱼等海鲜,还是梭子蟹、皮皮虾、对虾等渤海湾特产,纷纷鲜活出道。

秋云飘逸,秋水如镜。五千多年的劳作跋涉,留下丰饶物产,“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一个也没落下,四方丰收的美味,如今通过交通网络汇聚到城市与乡村,支撑起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人都能共享丰收的喜悦。

“风调雨顺”的祈祷贯穿五千年的农耕长河,中国人与土地的羁绊至今延续着;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劝诫,是对丰收的真诚感念与珍惜。今天的秋分时刻,一句“吃出美好生活”,是中国人最骄傲的回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