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朴实无华却又掷地有声的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
年5月,深圳对口帮扶的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毛南族整族脱贫是深圳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的一个缩影。深圳自年以来,先后与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个县(区)开展帮扶合作,帮助万人脱贫。目前,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涉及9省(区、市)54县共.5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率达95%,正在全力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困之中困,为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贡献深圳力量和深圳智慧。
深圳对口帮扶的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内民居林立
1大格局
牢记使命先行示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年,经济特区建立的第十个年头,深圳首次结对帮扶梅州,拉开了特区帮扶山区老区的序幕。-年间,深圳完成广东梅州、清远、茂名、韶关、肇庆,新疆哈密,贵州黔南,四川阿坝、汶川,湖北巴东、红安,重庆万州,江西井冈山,湖南韶山,陕西延安,甘肃环县,安徽霍山,青海玉树,宁夏固原等相关市县地区的帮扶工作。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就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深圳经济特区义无反顾披坚执锐攻城拔寨先行示范。
深圳始终将对口帮扶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分内之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抓好顶层设计,全市上下一心,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近3年来,深圳先后召开50多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专题会等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扶贫精神,研究安排对口帮扶工作。各区和相关部门“一把手”靠前指挥,层层抓落实。
年3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领导推动、统筹协调等八项机制,明确市委书记、市长对脱贫攻坚负总责,市委常委、副市长每人挂点指导2—3个对口帮扶地区市县,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也参与挂点,实现对口地区全覆盖。市领导带着感情带着资源深入扶贫一线,协调推进解决问题。
不计得失保障资金、追加项目,解难题解民忧是深圳对口帮扶工作的常态。南疆发展急缺人才,建设喀什大学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深圳果断在援疆资金计划外,专门安排10亿元兴建喀什大学。医院、医院各投资16亿元,成为深圳投资最大的两个援建项目,也是造福一方的重要民生工程。
人、财、物,受援地缺什么,深圳就支持什么。深圳市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高级工程师范艳坤妻子做了乳腺癌手术,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幼儿园,正是需要人陪护的时候,但当他得知深圳市委组织部正选拔援藏干部且需要工程领域的专才时,毅然申请援藏。
深圳始终以特区的使命担当抓好对口帮扶工作,尽锐出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投入财政帮扶资金亿元,累计派出党政干部人才和支医支教人员约人次,目前,派驻一线的在岗帮扶干部达名。
深圳的对口帮扶工作屡获中央、省肯定表彰。
“政治站位高,帮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国务院扶贫办这样点赞。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中,深圳是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深圳以一市之力,援疆综合绩效居全国各援疆省市前列,受到国家通报表彰。深圳牵头实施的对口广西扶贫协作连续3年被国家评为“好”档次。
2大手笔
“补钙”“造血”全方位精准施策提升内生动能
深圳目前对口帮扶的54县(区),很多是老少边穷地区,从饮水到交通,从医疗到教育,每一个短板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广西大化县70岁的贫困户韦志珍不会忘记,周边十几个屯的村民常年都要挑着木桶到水源地取水,最远的要走十公里远。深圳投入.9万元帮助广西大化县建设家庭水柜个、集中供水工程53处,解决了9个乡镇3万余贫困人口的饮水难题。
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平均海拔超过米,塔吉克族世居于此,因为高寒缺氧,非常不利学生学习。为了培育塔吉克族人才,深圳创新性提出“借”地办学,在低海拔的疏附县建设全寄宿制中学深塔中学,并持续派出支教团队,短短两年间,深塔中学的成绩名列喀什地区前列。
喀什深圳城(一期)由深圳市11家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出资开发建设,集金融、科创、商业、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成为拉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了补齐教育、医疗、住房等短板,深圳将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项目。在新疆,援建喀什市十八小、深喀教育园区、喀什大学等项目,建立起喀什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梯次教育体系。深圳通过实施组团式帮扶、硬件援建、网络远程诊疗等方式,让山区的医院主任医生的服务。医院东城分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成为一座座爱的地标。
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光靠钱财上的“输血”是远远不够的,提升贫困地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才是治本之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要求,深圳将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
深圳引入市投控、特建发、深圳中航等专业园区建设企业,与对口帮扶地区合作共建16个异地产业园区,实行“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建立产业链跨区域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在深汕特别合作区,89个产业项目中,就有82个来自深圳。
深圳支持对口地区、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帮扶实施了喀什百年小圆枣古树认养计划、“壮族三月三·旅游协作”等产业扶贫名片工程;在汕尾、河源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行动,形成了龙川油茶、源城小坑土鸡等一批特色品牌,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两个以上产业项目,惠及贫困群众8万余名;累计帮扶对口贫困地区贫困村成立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合作模式,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优质还得优品优价。为了提升受援地产品附加值,顺利打通粤港澳大湾区等市场,深圳推出扶贫产品“圳品”认证计划。年,推动广西沃柑、油粘香米等7类10个产品纳入“圳品”体系管理。第二批广西16家企业42个产品正在接受评定。
3大合唱
汇聚社会各方力量持续发力行稳致远
年2月25日,喀什伽师县托库勒村小学教学点来了一位特殊的支教老师——来自中钢集团深圳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李卫。他不拿一分钱的工资和补贴,深喀往返机票自掏腰包,就连在食堂搭伙的伙食费都坚持自付。李卫在朋友圈分享的点滴支教生活,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