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喀什,消失的高台民居 [复制链接]

1#

喀什的精髓在老城,老城的灵*在高台民居!

在喀什古城东门对面,美丽的吐曼河畔有块高40多来米,长多米的*土高崖,历史上,高崖的北坡与南坡连为一体,后来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北崖即今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南崖就是有年历史的世界最大的生土建筑群维吾尔族聚居区──高台民居。

维吾尔族人居住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对家和故土的依恋。这里的维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生土夯成,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有如多米诺骨牌般摞在一起。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高崖上形成了奇特的建筑:这些未经规划、随意建造的房子顺着山势,室内外空间布置不受对称等概念的束缚,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从二楼跨街过巷搭过对面,既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形成“过街楼”;还有占街面一半的“半街楼”,也有将楼房盖在小巷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从远处望去就象立在小巷内的炮楼或是碉堡。

这些楼上楼、楼外楼、小街小巷形成了如蛛网般纵横交错、弯弯曲曲、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前几年有居民6百多户,多人,占地面积达到5.7万平方米,并且保留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

这块集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高台民居,曾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灵*所在。高台民居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

曾以为传说中的民居是这样的,有点象内地一些水边老城的吊脚楼,以为城内有逼匝的小巷胡同,有三五成群天真灿漫的儿童,有叮叮噹噹的手工作坊,还有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味蕾的烤羊肉串香……

还有这样的手工作坊

晚上9点,内地已是华灯初上,而喀什却还是蓝天白云霞光四溢。

慕名而来,远远望到吐曼河畔那片土*色的高台,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映入眼帘的,然鹅却是一片萧条破败的残墙断壁……我以为走错了地方,经与路过的几位当地人确认,没错,我面前的就是传说中的高台民居,但已完全是一座人去楼空的废墟,依稀看到台地上尚存在斜阳下的土墙,曾经的木头窗框、门橼,空荡而破败的房间……

高台还在,残墙尚存,只是没有了人烟,哪还有民居?这座“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最终没能逃脱拆迁死去的宿命。

或许这里的确太破旧了,存在了上百年的土夯墙早已斑驳脱落,摇摇欲坠,或许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里都是城市的一处瑕疵一块伤疤,与周围漂亮的现代建筑格格不入老丑而破败……

不知道这里终归会出现什么,或许是一座公园,或许是纪念高台的博物馆,或许是气派的现代建筑,或许是经过改良的坚固的“高台新居”……城市的快速发展让许多历史古迹永远地成为了历史,但让这座承载了几百年维族人文化、艺术、习俗于一体的民居活化石走进历史博物馆或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只期望高台民居别成为第二个济南火车站。

找不到进入高台的入口,三步两回头悻悻然穿过荒凉、破败、冷寂的吐曼河滩。

一座孤寂的铁桥横亘在浅浅的河面上,晚霞映红了天空。

几个背着书包放学的小朋友,欢快地蹦跳在残桥上,夕阳逐渐拉长他们的身影,从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里,读不出惆怅和怀念,今后属于他们的或许是林立得漂亮整齐的现代建筑,而高台只是他们记忆里一段模糊的影子。

高台民居曾代表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热闹的现在,至于未来,高台尚存,只是精髓已失,灵*不再,古城茫然!

高台民居,我来的时候,你再来的时候,它都只是一段历史,一个名词,一段记忆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