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发布,全文来 [复制链接]

1#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06/4603867.html

今天(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通过积极的劳动就业*策,*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人权得到有效保障和发展,为确保*各族群众同全中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白皮书指出,按照国家关于劳动就业的大*方针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中国*把促进劳动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坚持把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多渠道增加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年至年,*的劳动就业总人数从.24万人增加到.12万人,增长17.2%。通过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的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5.38万人,比年增加14.62万人;中等教育在校生.36万人,比年增加14.76万人。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支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据统计,年至年,全疆年均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8万人次,参训人员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绝大多数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实现稳定就业。

年至年,*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2万元增至3.47万元,年均名义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至1.31万元,年均名义增长8.9%。

白皮书说,通过积极的劳动就业*策,*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人权得到有效保障和发展,为确保*各族群众同全中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白皮书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一些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反华需要,无视*为保障人权所做的巨大努力,搞人权双重标准。他们罔顾事实,颠倒黑白,肆意炒作所谓*“强迫劳动”问题,抹黑*的劳动就业保障工作,这是对*各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反动,理应遭到一切爱好正义进步的人们的坚决反对。

白皮书说,*的劳动就业保障*策及其实践,符合中国宪法法律,符合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契合*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惠民生,顺民意,得民心。展望未来,*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策,大力促进劳动就业,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懈努力。

延伸阅读

《*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全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发表《*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全文如下:

*的劳动就业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年9月

目录

前言

一、*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

二、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策

三、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

四、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五、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

六、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

结束语

前言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权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就是保障人权。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大国。做好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关系劳动者基本权利和生活幸福,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关系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策。充分尊重劳动者意愿,依法保障公民劳动权利,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努力使人人都能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实现自身发展。

按照国家关于劳动就业的大*方针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中国*把促进劳动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坚持把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多渠道增加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就业。通过积极的劳动就业*策,*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人权得到有效保障和发展,为确保*各族群众同全中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

*地处中国西北边陲,长期以来,受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较多。特别是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就业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加之长期以来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鼓吹“来世天定”“教法大于国法”,煽动广大群众抵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排斥现代科学知识,拒绝学习掌握就业技能、改善经济条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导致一些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不高,就业能力不足,就业率较低,收入十分有限,生活陷入长期贫困。

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对于保障各族人民劳动就业权利、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特别是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大力实施就业惠民工程,持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有效扩大就业容量,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各族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策体系进一步健全。近年来,*贯彻落实国家稳就业促就业决策部署,顺应人民呼声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维吾尔自治区*委自治区人民*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等文件,在经济发展、财*保障、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和城乡、区域、群体统筹,以及支持灵活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为促进劳动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聚焦劳动就业重点群体和深度贫困地区,引导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就业和自主创业,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年至年,*的劳动就业总人数从.24万人增加到.12万人,增长17.2%;年均新增城镇就业47.12万人以上,其中,南疆地区14.8万人,占比31.4%;年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次以上,其中,南疆地区.8万人次,占比60%以上。

就业结构更趋合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有序流动。从三次产业分布看,就业人员占比年为45.4∶16.0∶38.6,年为36.4∶14.1∶49.5,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提高了10.9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从城乡分布看,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城镇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城镇就业人数.4万人,年增加至.1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5.2%。

劳动力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的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5.38万人,比年增加14.62万人;中等教育在校生.36万人,比年增加14.76万人。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支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据统计,年至年,全疆年均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8万人次,其中,南疆地区年均培训45.14万人次。参训人员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绝大多数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实现稳定就业。

居民和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年至年,*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2万元增至3.47万元,年均名义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至1.31万元,年均名义增长8.9%;*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6万元增至4.07万元,年均名义增长8.5%,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9万元增至2.2万元,年均名义增长9.9%。全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由5.35万元增至7.94万元,年均增长8.4%;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由3.62万元增至4.59万元,年均增长5.4%。年至年,南疆地区及兵团四个深度贫困团场有15.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并实现了脱贫。

事实说明,近年来*的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态势良好。但也要看到,还面临经济发展底子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多、就业技能水平低等困难和挑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是解决*劳动就业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策

近年来,*更加注重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时健全完善各项促进就业*策,努力实现劳动者稳定就业、持续就业、长期就业。

优化产业结构扩充就业容量。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完善多元化产业体系,既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又大力发展纺织服装、消费电子、鞋帽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全域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规模。年成立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优势资源转换,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产业,截至年底,已吸纳8万余人就业。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纺织业发展,仅年至年全疆纺织服装产业新增就业35万人。喀什地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产品组装等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并向乡村生产车间延伸。截至年底,该地区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家,吸纳就业1.67万人,各类园区落户工业企业家,吸纳就业8.41万人。阿克苏地区加强产教融合,推动纺织服装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带动3.24万人就业。

帮助重点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实施就地就近就业*策,因地制宜建立乡村“卫星工厂”“扶贫车间”吸纳就业,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组织带动就业,推动产业(工业)园区稳定就业,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就业。聚焦南疆地区22个深度贫困县和兵团四个深度贫困团场,实施就业扶贫三年规划,年至年6月,累计帮助22.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喀什、和田两个地区,实施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年规划,年至年,累计帮助13.5万人转移就业。在全疆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行实名动态管理和分类精准帮扶,做到“出现一户,认定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年至年,累计帮助33.43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等,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36%,返疆内地高校*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达95.08%,均创历史新高。

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把创新作为扩大就业的新引擎,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持续完善创业扶持*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自主创业补贴、税费减免,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创业者创业。培育创新创业载体,加强创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和均等化服务。目前,*已建设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个,自治区级(兵团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7个,累计孵化小微企业家,带动就业人。培育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创新型创业企业和带头人,鼓励发展“互联网+创业”,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年,仅和田地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1亿元,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1.25万人创业。昌吉市萧民等6名妇女在当地人社部门的扶持下,创办了*巾帼众心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逐步成长为集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后勤托管、*策咨询、信息化建设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劳务产业供应链龙头企业,有各族员工多人,为全疆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服务,累计安置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次,实现总产值1.56亿元。

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着眼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就业培训中心、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基本劳动素质培训和订单、定岗、定向就业技能培训,构建了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和田地区为例,年共有10.33万农牧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9.83万人,就业率达95.16%。

发挥制度优势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平等互助、共同发展进步的制度优势,利用国家对口援疆机制,统筹疆内疆外就业岗位,为各族群众到内地省(市)就业积极创造条件。年以来,已有11.7万人转移至收入更高的内地省(市)就业。*按照“按需培训、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开展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劳动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培训。转移就业人员到达就业所在地后,由企业安排住宿,提供被褥、洗漱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保障务工人员的住宿条件。部分省(市)企业还为务工人员提供公租房、廉租房、夫妻房。*及时为转移就业人员办理异地就业备案手续,解决转移就业人员在当地看病就医问题。内地省(市)及企业及时帮助转移就业人员解决子女入托、上学等问题,推动务工人员与当地群众共事共学共享共乐。

克服疫情困难稳就业保民生。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实行减负、稳岗、扩就业等多项措施,实施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策,积极推动企业复工达产,有效推进复商复市,着力提升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截至年6月底,全疆共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75.53亿元,大型企业减半征收18.95亿元,中小微企业全免56.58亿元。核准缓缴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7.06亿元,惠及家企业。为8.31万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9.04亿元,惠及职工.61万人。55.24万人享受各项就业补贴16.95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97万人,新增创业4.18万人、带动就业6.9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次,同比增长46.1%。通过多措并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取得了扩大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三、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

*始终把尊重劳动者意愿作为制定就业*策、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据,确保广大劳动者能够自主自愿、心情舒畅地生产生活。

全面了解劳动力资源状况。持续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农村劳动力资源定点监测、企业用工监测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监测,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依托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对辖区内劳动力数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等基本信息进行摸底,根据监测和调查结果制定就业*策和规划。调查显示,截至年底,全疆有农村富余劳动力.03万人,其中,南疆地区.41万人,占比63.86%。

及时掌握劳动者就业意愿和需求。定期开展劳动者就业意愿调查,及时掌握劳动者在就业地点、就业岗位、薪酬待遇、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需求,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努力达到人岗精准匹配,促进长期稳定就业。据调查,年初,喀什地区莎车县古勒巴格镇奥依巴格村共有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中,8人有转移就业意愿,占比85%。这些人员中,有人愿到工厂车间工作,平均期望月薪元左右;人愿到外地从事打馕、餐饮、干果经营、文艺演出等职业。年,和田地区和田县巴格其镇的3个村共有人口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中,人有转移就业意愿,占比88%;有人愿留在当地就业,希望到乡镇企业或村办工厂、扶贫合作社工作,平均期望月薪元左右;另有26人希望在当地创业,经营物流运输、物业家*、建筑工程、美发、餐饮、商超等。通过掌握就业意愿,满足个性化需求,有效促进了劳动力有序流动,提升了就业稳定性和满意度。

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收集整理岗位供求信息,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广播、电视、村社区宣传栏等渠道及时公开发布,为劳动者自愿就业、自由择业提供信息服务。例如,阿克苏地区以公共就业服务门户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