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喀尔莽阿,锡伯族。其实属于什么民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中国英雄。乾隆时代,征讨准噶尔之后,*尤其是北疆地区人烟稀少,边防空虚。根据清朝定例,需要到内地调兵,三年一轮换,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因此在傅恒等人的建议之下,从东北调集八旗*到*来,永驻*。经过这一番调整,伊犁将*属下一共有八大营,即两个满营、两个汉*绿营,锡伯、察哈尔、索伦和厄鲁特营各一个。这些是常驻*的*队,此外依然有一些轮换*队。
喀尔莽阿的祖父就是西迁过来的锡伯营中的一员。西迁的*队有六大任务,第一是戍守边防,第二是*事操练,第三是经营官办牧场,给*队提供战马和肉食,第四是驻守*台,当时的*台功能相当于驿站,第五是需要的时候参加作战,第六是到南北疆其他地区边境换防。迁过来的*队都是一家老小都来了*,还需要自己进行生产劳动,满足一家大小的生活。这相当于古代的“胜兵”。在*,锡伯营经历过多次战争。喀尔莽阿所在的*队奉命去喀什,他参加了六次战争,多次立功,被上级推荐为*官,从此一路做到锡伯营领队大臣。当时的各营领队大臣都由朝廷直接任命,隶属于伊犁将*。随着海防战事吃紧,阿古柏也在英俄两国的支持下入侵*,并占领了整个南疆,翻过天山占领了乌鲁木齐,一直打到了玛纳斯河畔。而俄国也趁机侵占伊犁,并翻过果子沟,占领了大河沿子等一些据点,看情形是准备占领*剩下的地盘的。
今天的果子沟伊犁将*毕竟只有不到一万人的*队,而且断绝了后勤支援,在和俄国*队的战斗中节节败退。以下是俄国人在攻占伊犁期间的一次战斗后的描述:敌人(指伊犁*民)横尸遍野,彻底溃败了,扔下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武器。敌人损失了多人,在打死的人中,除维吾尔人,还发现了很多满营兵、察哈尔、厄鲁特营兵以及柯尔克孜人和回族人……我方伤亡人数:死2名下级官员,伤2名尉官和34名下级*官,共38人。伊犁沦陷,伊犁将*明绪自焚报国,朝廷新任命的伊犁将*荣全只好到塔尔巴哈台办公。而在伊犁的八大营当中,满营、绿营等都被打散了,原本驻守塔尔巴哈台的厄鲁特营、驻守博尔塔拉的察哈尔营,也在支援伊犁的战斗中打散了。那些没有战死的人,俄国人抢走了他们的武器,夺取了他们的钱粮,逼迫他们投降,并许诺只要投降,就给他们粮食。
俄国直接把伊犁划入了七河省,并在伊犁扶植傀儡*权。伊犁将*八大营没有一个投降的,他们或者到俄国人扶植的“苏丹”那里打工,或者隐居到果子沟高山上,采集野果树叶求得生存。伊犁八大营唯一没有打散的,就是喀尔莽阿率领下的锡伯营。俄国人当然不会同意在他们占领下还有中国*队的存在,因此派兵剿灭,喀尔莽阿和俄国*官谈判,硬是说得俄国*官放弃了行动。但是俄国人要求锡伯营加入俄*,喀尔莽阿和他们巧妙周旋,最终也没有加入。被俄国占领的日子,锡伯营的生存极度艰难。他们只能到那些无人涉足的荒山野岭开垦荒地种庄稼或者放牧。有时候俄国人知道了他们的行动,派出*队来,他们只能放弃已经种好的庄稼,转移地方……
就这样过了整整十年,左宗棠的*队开进了*,追剿阿古柏。这时候的喀尔莽阿身份是锡伯营领队大臣,事实上代理伊犁将*的职务,朝廷又让他署理(暂代的意思)察哈尔领队大臣。喀尔莽阿派人联络打散的各营士兵。几乎在一夜之间,原本已经被认为不存在了的察哈尔人,从果子沟山上下来了,从伊犁苏丹的家里回来了,从各个地方涌来了,他们藏在各个角落的兵器也挖出来了,察哈尔营立即恢复!察哈尔营依然没有后勤支援。在博尔塔拉从事农耕的维吾尔等族人给他们送来了粮食和牛羊,他们在原地从事放牧或者农耕的家属也倾尽家里的衣物粮食送来了,但是对上千人的察哈尔营来说还是不够。于是,喀尔莽阿一声令下,所有察哈尔士兵立即成了农民,在沿博尔塔拉河的地方开渠引水,开荒种地。春天来了,小麦苗长出来了。亘古没有耕种过的土地非常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然而到了夏季,黑压压的蝗虫漫天飞舞,聚集在农田里。察哈尔营纷纷去驱赶蝗虫,无奈,从这里赶到那里,蝗虫总在麦田里,怎么也赶不走。等到蝗虫终于消失,田里只剩下一条条的秸秆,一片叶子也没有了。不但没有收成,连维吾尔族人送来的种子也浪费了。
察哈尔营熬过了极其艰苦的一年。冬天,喀尔莽阿把自己历年的俸禄筹集起来,并变卖了妻子陪嫁的首饰,来到伊犁,在俄国人手里买来了种子,第二年接着耕种。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获得大丰收。食不果腹的察哈尔营终于有粮食了。在这一年,刘锦棠率领的清*翻过天山,收复了整个南疆。庞大的*队粮食都从内地运来,路途遥远而且艰险,花费非常大。喀尔莽阿决定,察哈尔营扩大耕种面积,给进疆的*队生产粮食。于是他让经验丰富的锡伯族人当指导,率领各族*民兴修水渠,把博尔塔拉河水引流灌溉。(科普:察哈尔营是一个**单位,并不是专指这一营*队,而是*队驻守的这片地方。察哈尔营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是今天的*温泉县全境,右翼是今天的博乐市西部。察哈尔营生活着蒙古察哈尔和厄鲁特、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大体和今天的民族组成差不多。除了察哈尔营,还有名锡伯族士兵也来到了博尔塔拉参加生产)
察哈尔营修建的水渠主要有两条,其中一条叫做哈日布呼。其实,喀尔莽阿也可以写作哈日莽阿,音译成汉字的时候选字不同而已。布呼是蒙古语,水渠的意思。哈日布呼原本没有名字,当地人们用喀尔莽阿的名字来命名了这条水渠。原本叫喀尔莽阿布呼,后来简化成哈哈日布呼。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条水渠现在还在使用,名字也叫哈日布呼,此外在水渠所在的地方还有一个哈日布呼镇。喀尔莽阿的名字,已经深深印在这片土地。左宗棠亲临哈密,金顺等人的*队开到玛纳斯河岸,朝廷终于要收复伊犁了。伊犁八大营还能召集起来的战士们都来了,他们没有后勤,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带着各种各样的武器,驻守在从果子沟到库尔喀拉乌苏之间的道路旁,和进疆的清*呼应,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结局是大家都知道的,通过两次谈判,俄国人同意交出伊犁九城,撤回*队,但是他们依然割走了大量的土地,获得了清*府的大量赔款。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索伦营主要有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和锡伯族组成,他们的驻地属于被俄罗斯划走的地方。他们希望回到中国。在清*府的多方交涉、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历经数年,终于辗转塔尔巴哈台,全员回到了伊犁。
两国签订条约,具体勘界工作由*官完成。喀尔莽阿负责察哈尔营的勘界工作。俄国人来到察哈尔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地图,表明这是根据条约商定的边界线。喀尔莽阿一看,俄国人是从赛里木湖向东北划线到艾比湖,认为以西部分都是俄国的领土,事实上就是把察哈尔营的大部分划走了。他非常生气。他对察哈尔营的边界相当了解,当即指着地图告诉俄国人,哪里有一个界桩,哪里有一座卡伦,哪里是察哈尔哪一支*队的驻地,哪一片草原是察哈尔放牧的地方,等等等等。俄国人哪里想到喀尔莽阿对边界这么熟悉!而他们自己根本不了解这些,这好听喀尔莽阿说。两边争得面红耳赤,最终按照察哈尔营原本的地盘划定了边界。这一次勘界,也就是今天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内我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边界。喀尔莽阿经过争取,保住了今天阿拉山口市和温泉县全部以及博乐市的绝大部分,并让阿拉套山成为我国的西北屏障。在其他各营,多多少少都被俄国人讹去了一部分土地,只有察哈尔营一寸土地都没有丢。不是小编在本文故意诋毁,历史真实就是如此。年4月,金顺将*率领进疆大*进入伊犁,标志着被俄国侵占了十年的伊犁地区正式回归。然而这一次回归真的是伤痕累累,损失了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许许多多的八大营士兵长眠……
喀尔莽阿,依然居功至伟。他被实授察哈尔营总管,获得朝廷表彰。他在伊犁的时候,知道俄国人扶植的苏丹的很多劣迹,“苏丹”害怕他把那些劣迹告诉了朝廷,因此派人暗杀了喀尔莽阿。喀尔莽阿遇刺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派官员到*宣读悼文,在京城表忠寺立牌位祭祀他。朝廷追封喀尔莽阿为建威将*,赐号国勇巴图鲁。还令锡伯营调查整理他的生平事迹,报翰林院立传。因为业务,小编近两年多次来到温泉县。只有亲自到了地方,才知道喀尔莽阿有多么伟大。如果没有他,脚下这些地方都成了外国。如果没有他,就没有阿拉套山天然屏障,整个*无险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