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肖磊中国经济奇迹之基础设施
TUhjnbcbe - 2024/5/12 18:01:00

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问题,宣传得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会说,关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听得耳朵都起茧了。我在这里谈的,不是简单的罗列介绍,而是整体经济发展阶段和全球经济长远竞争力的比较,这牵扯到对整体中国经济潜力的判断。

一百多年前,美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建设,包括其中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当年华工人数占所有美国铁路工人的85%),太平洋铁路给美国带来的历史性改变,后人做了很多的赞誉,比如有很多人就认为,是太平洋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其实太平洋铁路是美国人刚刚把英国人从西北地区赶走(年美国强迫英国订约,把美国北部北纬49度的国界线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排挤走了这个地区的英国人),然后把墨西哥从西南赶走之后,采取的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如果没有这条铁路的贯通,美国对西部的控制和开发会存在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美国的铁路建设,主要是年至年这五十年时间建成的,这个时间段内,美国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第一。美国当时建了超过40万公里的铁路(现在有20多万公里在运行),大家应该知道,中国自新中国建立至今,建成的铁路总里程也就13万公里。跟当年美国人的建设相比,中国还有差距。

美国早在年就竣工的伊利运河,直接推动了纽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运中心,也促成了纽约的崛起。大家可以想想上海的崛起,跟长江这个吞吐量巨大的运河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长江疏浚工程持续了很多年,目前长江深水航道完成,五万吨级货轮可直通南京,武汉港去年的吞吐量也超过了1亿吨。整个长江经济带已经占中国GDP的接近40%。

珠江黄金水道的建设还没有完成,目前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达1.55万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公里,吨级船舶可直达肇庆,吨级船舶直达广西南宁。珠江内河货运量已经接近每年10亿吨,仅次于长江,而这两个内河运量,在全球来看,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这跟中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除了铁路,以及长江和珠江等的运输系统,中国还建造了超过1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数量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多出4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还有一定空间,但我个人觉得从集中建设的角度来说,已经接近于饱和,而高速公路真正的价值依然被严重低估。

此前高速公路的发展,主要用途是物流运输,但随着铁路的逐步发展,运输效率的提升,成本更低的铁路运输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公路的价值将从长途运输转向地域运输、通勤和扩大生活和消费圈,发达的高速公路,将给未来中国的更多自主出行和消费升级打下基础。民众收入水平越高,休假和旅游时间越多,高速公路的价值就会越大,目前中国高速公路的价值依然被严重低估。

美国的长途运输40%是铁路(不包括当地运输),中国内陆长途运输70%要靠公路,这是中国物流成本依然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中国的铁路建设还在高速发展阶段。

刚刚通车的专门用于运输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每年运输的能源可发电超过亿千瓦时,能满足全国居民半年的生活用电,这条铁路全长超过公里,北煤南运,直接将北方的煤炭运输到南方的电厂,而原来需要将北边的煤炭先运到北方的港口,再运到南方的港口,然后还得分流运输到几百公里外的电厂。

中国年的铁路建设投资是历史上最高的亿元。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年初的年度建设计划,年新开工铁路里程预计达到公里,比上一年增加45%。

关于航空业的发展,跟美国相比,中国依然有巨大的差距,美国共有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拥有自己的通用航空机场,同时也有完善的各种配套设施。美国是世界上通用航空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两万多个机场,而中国所有的机场加起来,也就两千个左右,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从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来看,中国第一大航空公司中国国航(行情)的利润,还不到美国第四大航空公司利润的一半。当然,中国航空领域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诸多管制所致。

未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整体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航空领域将会有另一种发展空间。纵观中国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主要是从低成本低效率向中成本高效率迈进,从水路到陆路再到铁路,然后是航空。

关于航空业,我还专门统计了一下中美在发展时间方面的差距问题,你比如在统计中我就发现,美国航空业的二次大幅扩张,主要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主要的枢纽机场都开始了二次大规模扩建。而这个时候,美国正好是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贸易、金融等中心的关键时期。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国际机场和枢纽机场大规模二次扩建,其实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包括年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年浦东机场第二航站楼的建设,以及今年首都第二机场大兴机场的建成,跟美国主要机场的扩建,时间差距大概在30年至50年,跟日本主要机场的二次扩建,时间差距也在三十年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整体发展阶段跟美国和日本的差距,依然至少在30年,但潜力很大。主要的原因不是差距大而导致的潜力大的问题,而是中国本身存在巨大的需求。

高铁的发展虽然会降低一部分航空需求,但中国有三种需求高铁永远无法替代,一个是中国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实在太远了,从哈尔滨到三亚超过公里;从新疆的喀什到黑龙江省内城市得公里,从北京到西藏要两千多公里,而且中国随便一个省,都有数千万人口,对航空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将会是一个更大的数字。

第二个是中国整个西北、西南地区要么是雪域高原,要么是荒漠戈壁,要么是崇山峻岭,对修建铁路和公路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这些地区各具特色千姿百态,且物产丰富,尤其是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等开发潜力巨大,对区域航空和特定需求的航空运输将带来了很大的市场空间。顺丰在新疆就建立了国际转运枢纽,按照计划,仅顺丰一家,其航空的配套机队要在年达到架。

第三个是国际航空的需求,中国未来将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航空市场,中国出境游人数支出均全球第一,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旅游接待国,外国人入出境达到1亿人次,这还不包括港澳台的超过2亿人次。

基础设施建设,有两种思维,一种是由需求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中国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反过来也会推动经济的增长,从而扩大需求。还有一种基础设施建设,是供给推动需求,这类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重要。

关于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地铁,以及地下管廊等的建设,我这里就不再做详细的介绍,比如西安地下管廊,把城市所有的供水、供电等等全部集中到地下管廊,修建长度达到公里,像这种工程,会大幅推动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吞吐量”。

中国地铁通车里程已经世界第一,达到公里,美国是1多公里左右,欧洲加起来是多公里,日本也只是公里左右。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变成了政府负债,未来会有很多债务问题。我的分析是,负债问题确实存在,但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要大搞基础设施建设。

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的产出能力已经非常高,我们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的钢铁和水泥,我们现在的工程机械水平已经处在全球的前列,劳动力资源正处在非常旺盛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不抓紧做基础设施建设,恐怕就来不及了,因为中国这五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未来几百年的城市风貌和基础设施条件,用未来一百年偿还这些债务都是值得的。西方为了打仗和社会福利开支,包括美国,都准备发一百年期的国债,我们为了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负债更值。

另外,中国有很多基础设施需求,是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虽然土地广阔,但人口并没有中国多,美国相对来说人口也还可以,但美国地形整体平坦,东西差距也不是很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早已完成,跟中国没法相提并论。另外,像德国、日本等,虽然人口密度高,社会更发达,但地域并不广阔,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很容易满足。中国则完全不同,地域广阔、地势复杂、人口众多、需求增速迅速,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大家去看看欧洲那些发达国家,其城市的主要建设,都是在几百年的时间内,一两百年前完成的,完成之后,除了战争摧毁的重新修缮,基本上就再也没有动过,一方面是因为人力和原材料等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政治方面的掣肘非常严重,政府已经没有什么资源和动员能力来改善基础设施了。

另外,大家想想,最近十多年,美国花在中东战争上面的资金超过了5万亿美元,相当于35万亿人民币,而中国处于和平时期,大规模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福气,否则一旦有战争,基本上就没有钱再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肖磊中国经济奇迹之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