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的百年风华”系列三十七
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年5月21日,中巴正式建交。70年来,两国守望相助,已发展成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硕果累累,构建新时代更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在两国建交7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秘筑中巴公路的历史。
法鲁克来华
“中巴公路”又称“喀喇昆仑公路”,从中国喀什延伸到巴基斯坦塔科特。
公路跨过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带,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在这里建一条公路,在当下都并非易事,更何况是在50多年前。
年9月30日,时任巴基斯坦陆军工兵司令法鲁克以总统特使的身份来到中国。
此次来访,他有一项秘密使命。
一见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法鲁克便说出了自己来访的目的,希望中国能够帮助巴基斯坦,修建一条贯穿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的公路。
绝密工程代号“”
年3月,中巴两国签署了《关于修筑中巴公路的协议》。其中,红其拉甫界碑被确定为中巴公路的两国接线点,两国境内的公路由各自修筑。
国内段公路的勘测由新疆交通厅负责,施工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承担。
年春天,代号“”的绝密工程在中巴边境悄悄开展。
当援巴车队经过的时候,沿途的人们只看清了军绿色的车箱,没有人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一年后,全长公里的中方路段顺利完工,而巴基斯坦方面却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
红其拉甫界碑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全长公里的路段,巴方只修通了25公里的便道。
由于冰川密布、水流湍急等因素,巴基斯坦工兵部队无力应对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他们预计修完公路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无奈之下,巴基斯坦总统恳请中方施工队前往巴基斯坦修路。
黄海滨是第一批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的筑路工人,在施工路上看到的一幕,让他惊愕不已。他在日记里写道,进入喀什市内,发现了大量还没来得及刷油漆的棺材。
这些棺材,就是给筑路队准备的。
黄海滨等人要修建的是从中巴边界的红其拉甫界碑到哈里格希村路段,这条公路中海拔最高的公里。
因为冰川密布、水流湍急、地质条件复杂,加上高山缺氧,肺水肿、脑水肿、高山昏迷等极易发作。此次出国修路,每一位援巴工人都做好了因公负伤、甚至光荣殉职的思想准备。
部队驻扎在米以上的高原,这里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左右,水烧不开,饭做不熟,修路人员一年四季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吃罐头。
艰苦的生活环境、险峻的道路、恶劣的气候条件,中国筑路员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用自己的双手,在雪山之巅开辟出一条天路。
中巴公路在荒无人烟的巴基斯坦北部群山中艰难地向前延伸着……
年7月16日,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突然袭击了正在紧急施工的中巴公路。
原来几十米宽的红其拉甫河猛涨到多米,沿线工地交通中断,顿成孤岛,工程队人陷入了恐慌之中。更遭的是,工程队发现,其中一个中队人失去了联系。
紧急搜寻以后发现,这支中队被困于三面环水的绝壁之下,泥石流冲走了他们仅有的粮食。
河水越涨越高,就在这时,中队长看到了一根细丝连接着对岸,如果有人能顺着这条细丝爬到对岸,接通一根钢索,大家就有了希望。
可这细丝原是平时用来测水的铅丝,它能否承受住一位成年人的体重呢?
生死攸关时刻,两名共产党员主动请缨。他们写下遗书,攀铅丝渡河。好在,这两名勇士安全到达对岸,架通钢索,全队无一人伤亡。
年2月,援巴工程队完成了从红旗拉甫到哈里格希村的公路建设。
年,工程队准备一次大爆破,这次爆破的炸药量共达50吨,是中巴公路施工14年来最大规模的爆破。
然而,等爆破结束之后,工程队才发现有3个炮洞“炸酥了”,没能完全被爆破的石块悬在山顶。
为了尽早爆破成功,两个排的战士进入现场清理哑炮,准备再次爆破。
但意外发生了,大塌方带着无数的山石从头顶滚落下来,30名队员中有25名牺牲。医生和护士们一边流泪,一边将血肉模糊、手足异处的尸体一个个缝合好。而有些已经无法找到身体的全部部分,一条胳膊一条腿,就这样埋在墓地中。
经过12年的努力,中巴公路终于在年竣工。
为了建设这条友谊之路,中巴双方约名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善良而真诚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公里的山区铺设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
巴基斯坦老人守护中国烈士陵园
为缅怀筑路英雄的丰功伟绩,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市修建了一座中国烈士陵园,里面安葬着88位烈士的遗骨。
自公路年建成起,阿里艾哈迈德就自愿在这里守护陵墓。
一开始,陵园只有石头垒起来的围墙。他陆续开始和同伴在陵园内植树种草,并从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背水,来浇灌陵园里的草木。
如今,园内树立着多棵苍松翠柏,为长眠在这里的烈士遮风避雨。
阿里艾哈迈德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清扫烈士陵墓。寒冷的冬天,这里不会有积雪,缤纷的秋季,这里不会有落叶。他要让烈士们安息的地方一尘不染。
同时,阿里艾哈迈德还会为扫墓的人们讲述烈士们生前修筑中巴国际公路的故事。
老人说,“我不是在守墓,而是在守护一群睡觉的中国孩子。”
对于艾哈迈德来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源于对中国建设者的感恩之情以及中巴人民之间最淳朴的友谊。
从中巴共建喀喇昆仑公路,到巴基斯坦人守护中国烈士陵园,中巴人民始终守望相助。
转载自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