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水经注里的西域及河西走廊下篇
TUhjnbcbe - 2024/10/23 17:12:00

北河又东北流,分为二水,枝流出焉。北河自疏勒迳流南河之北。《汉书.西域传》曰:葱岭以东,南北有山,相距千余里,东西六千里,河出其中。暨于温宿之南,左合枝水。枝水上承北河于疏勒之西,东北流迳疏勒国南,又东北与疏勒北山水合。水出北溪,东南流迳疏勒城下。南去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市列,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释氏《西域记》曰:国有佛浴床,赤真檀木作之,方四尺。王于宫中供养。

汉永平十八年,耿恭以戊己校尉,为匈奴左鹿蠡王所逼,恭以此城侧涧傍水,自金蒲迁居此城。匈奴又来攻之,壅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深一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饮之。恭乃仰天叹曰:昔贰师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之。有顷,水泉奔出,众称万岁。乃扬水以示之,虏以为神,遂即引去。

北河,按注文“北河自疏勒迳流南河之北”结合地形图综合考量即今喀什噶尔河。

杨镰在《丝绸之路的地标——疏勒城》一文中指出:“西域以“疏勒”命名的地方共三处,一处是疏勒河,一处是疏勒国,一处是疏勒城。疏勒河是罗布泊(蒲昌海)水源。疏勒国在天山以南,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今地临近喀什噶尔。疏勒城则位于天山北坡,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1]。”此外笔者以为这几处“疏勒”地望的称谓还当与其断续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古希腊、古罗马人为代表的欧洲人曾称呼中国为serice[2],而serice(丝国)的音译之一便是“疏勒”。

按注文耿恭所守的疏勒城与位于今吐鲁番一带的“金蒲、高昌、柳中、交河”等故城较近,而与疏勒国都之疏勒城(今喀什市)显然相去甚远,明显是两处不同的地望,但郦道元在此却将两个疏勒城混为一谈了;《水经注疏》中杨守敬对此予以了进一步的明析。(至耿恭所守疏勒城,非疏勒国治,《通鉴.注》所辨甚确[3]。)

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载沟镇的石城子古城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汉代遗存,出土了板瓦、瓦当、筒瓦、残陶器、铁器等众多文物。结合该城的地理环境,不少专家认定它就是汉代疏勒城,即耿恭战斗过的疏勒城。并且以为从城内的遗存可以看出,古城是因为火烧被废弃的,这很符合耿恭撤退后史书上记载的疏勒城被废的史实。而从年5月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此石城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宣称石城子古城就是汉代疏勒城[4](耿恭所守之疏勒城)。

戊已校尉是西汉设在车师地区的屯田机构.它对维护西域稳定、促进中西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智全在《戊己校尉的设立及其属吏秩次论考》一文中依据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悬泉汉简中一些有关戊校尉、己校尉的简牍,证明西汉时戊校尉与己校尉并存而设的。并推析“戊己校尉的设置时间为元帝初元元年(前48),戊校尉与己校尉早在元帝时已经分设。戊己校尉的秩次为比二千石,戊己校尉的属吏:部以及丞、史、司马为六百石,候、司马丞为比六百石,令史、书佐为二百石[5]。”

[1]杨镰:《丝绸之路的地标——疏勒城》,《文史知识》,年第8期,“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经注里的西域及河西走廊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