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巡礼新疆之洛浦县玉圣丝仙,富得流油的文化
TUhjnbcbe - 2025/1/2 18:42:00
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 https://m.39.net/disease/a_5962486.html

新疆有个神秘的地方叫罗布泊,这里原本有一个很大的湖泊。这个湖泊是很神奇的,经常会移动。因为气候的原因,湖泊逐渐干涸了。生活在罗布泊周边的人们也就搬走了。

至于罗布泊人到底去了哪里,一直都是一个谜。其中有一种说法,在气候干燥的时候,他们分作三路向西南迁移了。其中有一路到了今天的柯坪县。

我去过柯坪县,那里的少数民族也自称是罗布人的后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长相都跟其他地方有所区别。这里出产一种植物,就是新疆炖羊肉少不了的恰玛古。

另外一路去了和田,定居在今天的洛浦县。据说洛浦县其实应该翻译为罗布县。但是洛浦县的少数民族跟和田其他地方的区别不大。

而且在洛浦县,只有少数有文化的人称,他们是罗布人的后代。具体是不是真的,没人能说得清。

不过这不重要。现在很多地方附会或者挖掘历史,都是为了文化开发。而洛浦县要开发文化,根本就用不上罗布泊这个因素。

为了给洛浦县策划文化发展方案,我在年去了洛浦县。这是一个小县城,面积相当于内地一个大一些的镇子。那时候也还没有五馆一中心等设施,非常单调。

我们到达的当天晚上,宣传部长艾克拜尔在饭店招待我们。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关于汉家公主和丝绸的传说。

据说,在古代,西域人希望种植蚕桑,但是没有种子。刚好一个国家和中原王朝联姻,汉家公主将要入嫁到西域。于是这个国家派了使者到中原,偷偷见到公主,希望她带一些蚕桑种子过来。

然而当时的中原王朝禁止蚕桑出国,凡是查到的,不分身份,格杀勿论。身为公主也不敢违反。但是公主想了一个办法,她把蚕桑种子放到帽子里。经过关口的时候,值守的士兵检查完了公主携带的一切,但是不敢让公主脱下帽子检查,也没有想到帽子会藏走私物。就这样,蚕桑被带到了西域,并得到广泛种植,形成了具有西域特色的丝绸文化。

后来我知道,这个故事并不只是在洛浦流传,在南疆很多地方都在流传。但这个故事对洛浦县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所谓的西域特色的丝绸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艾德莱斯绸,而洛浦县就是艾德莱斯绸的原产地。但是在年上半年的时候,艾德莱斯绸制作技术非遗传承人还在和田市的布亚乡。

我们也曾亲自到艾德莱斯绸非遗基地考察过。这是一个工厂,也可以叫一个作坊,所有的动力都依靠手工。煮茧抽丝的是两名老人。坐在灶上拨弄蚕茧的老人主动告诉我们,她15岁开始制作艾德莱斯绸,一直都干的煮茧抽丝的活,现在已经干了50年了。而她的搭档看起来更老。

制作艾德莱斯绸分为几个工序。一般来说,每个人从入行开始,负责的工序就是固定的,这也导致了几乎终生都在这一道工序上,还导致了无法由一个人艾德莱斯绸制作,当然也导致了每个工序上的人技术非常娴熟。而这里除了两个小伙子之外,其他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两个小伙子是临时工,并非下一代传承人,冲着每天50元工资来上班的。也就是说,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这是因为机织、机染艾德莱斯绸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比手工织布、印染快速而且色彩更加艳丽,甚至更加平滑。现在南疆民众穿的艾德莱斯绸衣饰,几乎全部来自机织,手工织品一般用于收藏。其实手工艾德莱斯绸不用任何化学原料,连颜料都采集的草树汁液、矿物质等,没有任何污染。

就在当年,有关部门重新确定了艾德莱斯绸非遗传承人,这一次的传承人在洛浦县境内,好像是在纳瓦乡。艾德莱斯绸可以说是维吾尔族文化的代表和符号,艾德莱斯绸的历史来源并没有记载,但是非遗基地本身就是历史。

同时,艾德莱斯绸是丝绸之路的活见证。丝绸之路两千多年,洛浦县没有错过其中的任一年,虽然在古代这里并不叫洛浦县。正是因为丝绸之路,才把原产于内地的丝绸引入到了西域,并根据南疆的文化进行了发展,而洛浦县的艾德莱斯绸的核心地位正好说明了在丝绸之路中的核心作用。

艾德莱斯绸代表了洛浦县在南疆文化的核心地位,而洛浦县的人另一项特产,则代表了洛浦县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力。

洛浦县南面是湖泊星罗棋布的昆仑山,昆仑山的北面便是著名的玉矿。有一条河由昆仑山的积雪融化汇集而成,这就是玉龙喀什河。玉龙喀什河下山后,顺着昆仑山下地势一路向东北,再向北,流到和田市东侧,然后进入沙漠。但是这是今天的玉龙喀什河。在古代,玉龙喀什河是从洛浦县流过的,具体位置是经过今天的恰尔巴格乡,然后向北擦着热瓦克佛寺流向沙漠。

所以,只有外行才回到今天的玉龙喀什河采玉,内行都是去恰尔巴格乡到昆仑山深处的老河床。这一条线上的河床痕迹,已经在农耕和中抹掉了,但是当地老人和负责的政府工作人员都知道老河床的走向。

虽然和田玉在国外并没有市场,在国内可几乎人人尽知。甚至有人认为国学的精髓就是和田玉。然而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很多玉迷,都不知道和田玉籽料的原产地其实是洛浦县。和田玉对于塑造洛浦县文化品牌非常有用,可惜之前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合理利用。

和田玉的历史极其悠久,也深入到千家万户。

由文体局米提、古丽带领并当司机和翻译,我们去考察了玉龙喀什河老河床,以及其他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遗迹、文化设施、旅游景区等。值得重点说一下的有山普拉古墓群、热瓦克佛寺等。

山普拉古墓群是在戈壁上发现的6平方公里的古墓群,涵盖了距今年到年前的古墓,另外还有马的骨骸、长矛头、陶器铁器等,尤其是其中出土的丝绸地毯、衣物,精美绝伦,体现了极高的织造水平。这块墓地本身就是历史,讲述了两千余年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的社会生活。

热瓦克佛寺建造于南北朝。热瓦克是现在的名字,在当时叫什么佛寺不知道,只是从目前的遗址看,这是规模相当大的一座佛寺。而目前还能看到的仅仅是其中一座佛塔,而且都已经坍塌败坏了。这一座佛寺在宗教战争之后被弃用、被人为损坏,按照分析那时候这里就已经被沙漠包围,所以损毁还不是非常严重。上世纪初,西方盗墓贼斯坦因等人来到热瓦克佛寺,把壁画、佛头等运走了,再加上其他文物盗贼的损毁,目前几乎找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文物。但是仅存的佛塔以及沙漠下存留的泥土,也能说明这一座佛寺昔日的辉煌,从而成为历史上多宗教并存的有力证据。

文化策划是一个分析、归纳和延伸的思维过程,即在已有文化的基础上归纳出文化核心,形成概念,并最终形成一句主推广语。然后根据文化核心延伸出具有当代和未来色彩的外延,这些外延就是将要进行建设的文化项目。在考察完洛浦县的文化相关内容之后,我归纳出洛浦县的文化主推广语为“玉祖丝宗,新疆洛浦”。

我把这八个字念给艾克拜尔部长听。他默想了几秒,认为很好,并说就按着两句话来做。第二天他又提出来,“祖”字要改一下。我一下子就明白,南疆人民忌讳“猪”字,“祖”字原本读音和“猪”相差很远,但是新疆方言没有翘舌,所以这两个字就成了只有音调不同了。接手艾克拜尔的意见,我又想到“丝宗”其实也不对,艾德莱斯绸只是中国丝绸文化的一个分支,而不是源头。两方面考虑之下,我把主推广语改成了“玉圣丝仙,新疆洛浦”。

1
查看完整版本: 巡礼新疆之洛浦县玉圣丝仙,富得流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