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从《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三·新疆》翻译过来的,其中人名、地名等一概依照原文。
(前面讲述的是西汉至明朝历史)顺治四年,哈密归顺清朝,吐鲁番也开始向朝廷纳贡,而四卫拉特依然割据北疆地区。四卫拉特的准噶尔多次侵入喀尔咯,康熙曾经三次亲征,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在逃跑中死亡。噶尔丹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潜逃到伊犁,继承汗位,并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后来准噶尔的侄孙达瓦齐夺走了汗位。
乾隆十九年,四卫拉特的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部先后归属清朝。乾隆二十年,清军抓获达瓦齐,准噶尔叛乱被平定。乾隆二十二年,因为准噶尔汗阿睦尔撒纳叛乱,霍集占依附于他,清朝再次出军平叛。乾隆二十三年,攻克沙雅尔、库车、阿克苏、乌什这些城市,第二年收复和田、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城市,和霍集占逃走,并最终死亡。这样,南疆回部就平定了。
乾隆二十七年,设立伊犁总统将军以及都统、参赞、办事、协办、领队这些职位,这些官员分别驻扎在各城市。朝廷还任命了阿奇木伯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这些阿奇木伯克的品秩在三品到七品之间。光绪十年,改阿奇木伯克为头目,品秩最高为六品。
同治三年,安集延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陕西回民起义领袖白彦虎与之相应。光绪八年,这些军事叛乱都被平定。光绪九年,新疆建行省,设置巡抚和布政司,把甘肃的迪化州、以及镇西、哈密、吐鲁番三个直隶厅改属新疆。稍后迪化升级为府,成为省会。
把阿克苏改为温宿直隶州,喀喇沙尔、库车、乌什、英吉沙尔合并为厅,设置分巡阿克苏道来管理这个厅。改喀什噶尔为疏勒直隶州、叶尔羌为莎车直隶州,英吉沙尔、玛喇巴什设为厅,并设立和田直隶州,设置喀什噶尔兵备道来管辖。设立库尔喀喇乌苏为直隶州,由镇迪道来管辖。把伊犁改为府,精河、塔尔巴哈台设为厅,并设置分巡伊塔道来管辖。
同治二十四年,把喀喇沙尔升级为焉耆府。二十八年,把库车改为直隶州,疏勒、莎车、温宿三个直隶州合并为府,又把玛喇巴什厅升级为巴楚州,隶属于莎车府。这样,新疆境内总共有六个府,八个直隶厅,两个直隶州,一个厅,一个州,二十一个县。
宣统三年,全疆纳入户籍的一共有户,人。
新疆东部和外蒙古的喀尔喀紥萨克图汗部交界,北部边境是阿尔泰山,东南部和甘肃、青海交界,西南部边境是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和科布多交界,西北部是俄罗斯。土地东西厂里,宽里。东北到北京有两条路,南路里,北路里。北方最高34-49度,在北京偏西21-43度。
新疆主要大山由葱岭、昆仑山、天山、博格达峰,大河有塔里木河、叶尔羌和、和田河、伊犁河等。
天山南北各有官道。其中电线线路由迪化向东南到达了兰州,向西北通到了伊犁,向西南通到了喀什噶尔。
有一些知识点需要略作说明。清朝的里程长度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即市里,1里等于米。第二种认为1里是米,这是采用建筑规则算出来的。鉴于我国最早在年才采用市里作为度量标准,而《清史稿》作者赵尔巽于年去世,因此个人觉得采用米更为科学。
另外,我们平时理解的四卫拉特是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准噶尔和和硕特,并不包括辉特,应该是《清史稿》作者有误。清朝初年的时候,土尔扈特还远在欧洲,北疆只有三卫拉特。当时的辉特部是小部落,无法和四卫拉特并称。
赵尔巽当过新疆巡抚,对新疆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因为当时技术原因,把博格达峰当成了一座独立山,其实是天山的一条支脉,在乌鲁木齐和巴里坤之间。
在行政区划上,道也是一级行政机构,作者并没有归纳进去。新疆一共有五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