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援疆医生蔡洁皓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TUhjnbcbe - 2025/7/15 16:03:00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
                            

原创计丹洁复旦青年

在喀什地区,儿童感染性疾病高发,除了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还有链球菌感染导致的风湿热、“布病”、“流脑”、结核等。

在多年来援疆专家的努力下,喀什地区的医疗水平、水源安全、食品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蔡洁皓同时意识到,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对抗感染性疾病的任务依然存在。

复旦青年记者计丹洁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赵芸巧编辑

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新疆喀什地区总会遇到低强度沙尘暴。土黄色的尘粒悬浮在空中,如果碰巧下雨,那就是“天上下泥”,路边的车上都被裹上厚厚一层泥。等到一段时间的沙尘暴过去,蔡洁皓又能看到喀什的天空恢复往日的蓝色。

到今年七月,他来这里就满一年了。

蔡洁皓是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医师、团委副书记,在年,中国共青团成立周年之际,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从年8月开始,蔡洁皓成为第十批第二轮上海援疆医疗队的一员,挂职担任新疆医院儿科主任。多年来,通过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一批又一批专家将上海的医疗资源带到了喀什。蔡洁皓希望,能够在这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出征喀什

年7月,蔡洁皓被选为上海市第十轮第二批上海援疆医疗工作队的一员,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他既感到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

年新冠疫情刚爆发之时,蔡洁皓作为儿科传染科医生,第一时间进入隔离病房应战新冠,现在,他再次出征,他说:“希望能将抗疫精神带到边疆去。”

在喀什,除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里还有各种地区性的感染性疾病,在喀什地区,儿童感染性疾病高发,除了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还有链球菌感染导致的风湿热、布鲁氏杆菌病(俗称“布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俗称“流脑”)、结核等,这些疾病都以儿童感染为主。

“在多年来援疆专家的努力下,喀什地区的医疗水平、水源安全、食品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蔡洁皓同时意识到,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对抗感染性疾病的任务依然存在。

备战儿科

临行,蔡洁皓忧虑重重:喀什地区95%的人口都是维吾尔族,蔡洁皓自己不会维语,对当地的民族文化并不了解,同时,从一个专科儿童感染科医生到“大儿科”工作,在陌生环境,他也有些担心自己能否胜任。

但这些担心都在蔡洁皓抵达喀什后被一一打消了。

在医院儿科,儿科科室的十几位维族同事都友善和蔼,并且都会说普通话,在蔡洁皓与当地病人沟通时,同事们就给他充当翻译。医院专门给援疆医疗队建设了“援疆楼”做宿舍,下班后,他就与援疆医疗队的同事们住在一起。

医学专业方面,蔡洁皓自己也做了万全准备。

医院医院,专科只分到儿科,没有儿科以下的各个亚专科科室,这要求儿科医生都要做“多面手”,儿科各个亚专科都要熟悉。蔡洁皓的专业是儿科传染科,医院的设置,现在也需要收治自己专业以外的病人——“这实际上对医生的要求更高。”

为了重新捡起儿科其他专科的知识,蔡洁皓找来教材和文献,利用下班时间做“知识回炉”。

医学不仅注重书本知识,也注重实践,蔡洁皓在理论学习之外,还在科室里从早待到晚,和同事们一起处理临床病例。在喀什二院,他经常会遇到内地比较少见的病例,当天下班后就对此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并查找文献和指南学习,“我自己也在不断进步。”

▲蔡洁皓在叶城县义诊/图源:蔡洁皓

两地的孩子

喀什地区地广人稀,部分地区的居民不便前往喀什,蔡洁皓和援疆医疗队的队员就坐车前往下辖县开展义诊。

一次,蔡洁皓等医疗队队员赴喀什地区某县城,原本计划为当地儿童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却意外遭遇当地感染性疾病的小规模爆发,40多名儿童在同一天集体发烧。医院和卫生部门立刻请蔡洁皓前去判断治疗方案,蔡洁皓穿上防护服进入了病房。

患儿扁桃体发炎化脓、口周苍白圈、草莓舌——蔡洁皓判断,这可能是链球菌感染的症状。然而,当地的病原检测条件无法直接做链球菌的病原学检测。思考后,蔡洁皓决定采取间接检查,采用抗“O”等检测方法,结果回报患者的抗“O”指数都偏高,最终临床诊断是链球菌感染。随后,蔡洁皓对患儿经验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显著,及时遏制住了这次感染性疾病的爆发,还帮助当地政府建立了针对可能发生的集体传染病爆发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另一次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治疗一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俗称“流脑”)患儿。流脑在南疆地区每年冬春季都会季节性散发和流行,主要发于儿童患者,如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今年4月初,喀什地区的下辖县出现了一例疑似流脑的重症患儿,患儿是一个十岁男孩,已经出现皮疹、休克的症状。蔡洁皓会诊后考虑临床诊断符合,立刻对病人进行了辅助检查,联系疾控中心进行针对流脑的检测,并及时治疗,最终患儿实验室检查确诊,经过及时治疗后转危为安,最终顺利康复。同时,他和同事迅速进行流调,排查与患儿有过接触的相关人员,查出了数位带菌者,成功地阻止了一次可能的流脑疫情。

▲蔡洁皓在巴楚县开展义诊/图源:蔡洁皓

目前,蔡洁皓来到喀什二院已近一年。一年前在上海时,他和父母、妻子、两个孩子同住,现在孤身离家来到新疆。作为一名儿科传染科医生,他告别了自己的孩子,去照顾边疆的孩子。

在新疆期间,他工作再忙,也会保证每天晚上九点半抽时间给八岁的大女儿打电话,给她讲故事。“我们两个一起看过《冰雪奇缘》,最近她在看《猫和老鼠》,我就在这基础上编故事。”蔡洁皓笑道,“还挺费脑子。”

带不走的队伍

在新疆的日子里,蔡洁皓最操心的是:医院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他决定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对科室的其他医生定期开展培训。

蔡洁皓有两个徒弟:亚夏尔和再米热,一男一女两个年轻医生。年轻医生在临床上常有畏惧心理,害怕自己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出现意外。蔡洁皓告诉他们,医生就是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精神支柱:“你怕了,病人和病人家属怎么办?”

为了培养年轻医生的“临床思维”,蔡洁皓经常带领他们学习和开展新治疗技术。

▲蔡洁皓带领科室年轻医生开展脊肌萎缩症的

鞘内注射治疗/图源:蔡洁皓

一次,他们遇到一位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患儿,医生需要从患者背部腰椎处进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然而,该患儿同时存在脊柱侧弯,很难按照教科书上的标准方法找到合适的注射点。蔡洁皓立刻把两个徒弟叫来进行手把手教学演示。

脊柱侧弯情况特殊,蔡洁皓仔细用手触摸感知,同时根据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调整体位,更好地把椎管暴露出来。这个患儿也是南疆地区首例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的肌脊萎缩症儿童。

除此之外,他从医、教、研三方面,助力科室年轻医生发展。从手把手的临床操作,到教学查房,到危重病例的临床实践,到综述报告会,他们不断在进步。

蔡洁皓常常思考:怎样让更多来规培或轮岗的医疗人才留下来?怎样让现有的人才具备更强的能力?近一年过去,在两名徒弟和科室其他医生临床和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中,他看到了希望。

1
查看完整版本: 援疆医生蔡洁皓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