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滇东南和滇西的德宏州后,我把行程的最后一周全部留给了腾冲。
对于旅行者来说,腾冲是理想的玩乐之所。高黎贡山的存在,让这座西南小城兼具版纳的雨林风貌和昆明的春城气候。古大理国,俨然就是一座东方乌托邦。
可这里粗犷的饮食风格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从昆明、建水、芒市一路过来,味蕾始终保持在愉悦的高点。到达腾冲的第一天,舌头就感受到了这座边陲小城的粗犷作风:烧腊(下水)、铜瓢、土锅子,没有滇东南的精细调味,也没有傣族的浓墨重彩,腾冲饮食走的是大开大合的豪迈路线,在深居简出的滇西,这实在有点“格格不入”。
刚开始心里难免失落,可待了一周以后,慢慢了解了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才明白这座小城的独特,并不止于有云南最好的温泉。腾冲的饮食,是写在两个关键词之上的。
腾冲的饮食关键词之一:中原
稀豆粉是腾冲毫无悬念的早餐之选,不用特意寻觅,多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第一次吃稀豆粉时,我就感到有些亲切,它让我想起了北京的面茶。别看只是一碗简单的糊糊,食材的成色怎样,第一口就心知肚明。面茶是用糜子磨成的面,而稀豆粉的主料是豌豆,磨成粉之后先炒再熬,吃时可加酱醋、腐乳汁、蒜汁,花椒油等十几种不同的调料。
▲腾冲稀豆粉和北京面茶。图/西夏
我更喜欢简单的调味,甚至加一点盐和葱花就好,这样能吃出豆类的香味。腾冲人还喜欢往稀豆粉里加饵丝、泡饵块——对于这些质地扎实的米食,我一睁眼实在吃不下去,最好的搭配还是油条,咔嚓切成几段,可泡可蘸,无愧于万能之选。
▲稀豆粉泡油条。图/西夏
从云南回来几个月以后,我去了山东,无意间吃到当地的早点“甜沫”(一种用棒子面熬成的咸粥)——如果面茶算稀豆粉的表亲,甜沫大概可以称作堂亲。相隔千里之遥的两种食物如此神似,让我确信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山东的甜沫,跟稀豆粉有几分神似。图/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