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臣王强,边防是他最初的选择
辛荣祯
年8月某日,红其拉甫的天气出奇地好,没有风,没有雪,蓝天白云,大地静寂。
午时,一位40刚出头的男子,驾着一辆越野车驶进连队营院。
连长杨映伟一个箭步冲上前,打开车门。男子从车内走出,和杨连长紧紧握手。
笔者当天正好在连队采访,出于职业习惯,迅速按下了一个快门。
见此,杨连长忙向笔者引荐介绍:“这是从咱们连走出去的英雄。”
当时要急着去采访一位护边员,就和“英雄”寒暄了两句,匆匆离开了。
等晚上回来,笔者问杨连长“英雄”去哪了?
“已经回去了。”顿了一顿,杨连长不无遗憾地说,“今天你错过一个极好的采访机会。”
“怎么说?”
“今天来的人叫王强,是我们分区的名人,曾立过一等功。他的故事很有点传奇色彩。”
“哦,是这样啊!”笔者一下来了好奇,“你详细讲讲。”
杨连长一笑,说,他的故事我也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他是陕西人,很有个性。年12月,刚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的他,谢绝了一些企业的高薪聘请,放弃了与父母一起经营数十万资产的电器商行,踏上了携笔从戎的道路,来到了红其拉甫边防连队。
两年服役,转眼就过去了。正当他准备回家在商海中雄心蓬勃干一番事业的时候,突然发生在大洋西岸的恐怖袭击事件,把他瞬间推向思想的交锋和意志考验的旋涡,彻底击碎了他的未来事业规划。
那天深夜,连队突然接到了上级命令,立即加强边境一线力量,加大执勤巡逻力度,防止可疑人员进来。
第二天,他也接到家里的电话,说父亲患肝硬化病危住院,体弱多病的母亲由于劳累过度,已无力支撑繁重的家事,两个电器商行不得不暂时关门停业......听着母亲无奈而焦急的诉说,他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到家里,尽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
但是,*令如山,在事关国家安危的关键时刻,他不能当逃兵!他托家里的同学朋友帮着料理家事,偷偷地擦干眼泪,随连队奔向了风雪高原的执勤岗位。
白天,他和战友们要进行连续十几个小时不间断地观察。到了晚上,任务更加艰巨,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度,虽然戴着皮帽子、皮手套,穿着皮大衣、皮背心、棉皮鞋,但还是感觉到透心彻骨的冷。到红其拉甫达坂方向的纵深地带巡逻,更是历尽艰险,那里海拔更高,空气稀薄,徒步行走都像是背了一块三四十斤重的石板,累得人气喘吁吁,加之巡逻路线蜿蜒在群山之中,山高谷深,冰雪皑皑,随时都面临着暴风雪、雪崩和猛兽的威胁,每次巡逻观察都要经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一次,上级命令要他们在雪地上设置障碍,个别地段垒上石头墙。雪山茫茫一片,哪能找到如此多的石头?没办法,他和战友们只能在雪地上找突出的地方,找到了就用扒雪,用钢钎撬石。七八级的大风卷着雪花拼命往脖子里灌,那感觉就像大冷天洗凉水澡。他和战友们抬着一块块石头,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山上来回走,几趟下来,手脚都冻麻木了,手指连握都握不拢。连日劳累加上高山反应,不少人趴在雪地上呕吐。有一次,当王强抱着一块石头往回走,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两脚发软,天旋地转,一头栽到雪地上,什么都不知道了......
他的事迹突出感人,上报*区后作为英模代表在全区部队进行了巡回报告演讲,在全区部队产生了极大反响。
巡回报告回来后,王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有一阵子,不少战士抱怨边防装备落后,可新装备真的配发下来后,有的战士因为文化程度低,看不懂说明书不会用,有的战士担心使用不当损坏了新装备而不敢用,致使配发到哨所的高新装备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王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主动向连队申请攻关,最开始连队干部都不同意,有人劝他说,这装备价值几十万元呢,损坏了你能担得起责任吗?再说了,你是一个兵,能赔得起吗?王强就是有一股倔强劲,不停地找连队干部,大道理小道理讲了好几天,直讲得连队干部直点头默认,没办法,最后同意让他试试。
那段时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把新装备的说明书抄了一份带在身上,巡逻执勤之余,就认真地反复学习研究,到了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他便对照实物,按照新装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使用维护的方法和要求等步骤,进行练习。每当遇到疑难问题,就与厂家技术员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新装备在他的反复攻关下,人人都会熟练使用了。
他成功了,成功的动力来自他的学习与自信。
他的事迹传遍了雪域边关,传遍了西北*营,最后荣立了一等功。鲜花、掌声一路相伴走来。
再后来,他提干上了*校。年*校毕业后,他又回到红其拉甫连队当排长。他虽然是干部了,但好多老兵和他是原来一个连队的战士,都非常熟悉。他也没把自己当作成一个干部来对待,所以,战士在连队干什么,他也是跟着干,而且还要抢着干在前边。
王强的仕途一直很通顺,没几年,他就到另外一个连队当了连长。为了更好地在连队安心工作,他把爱人从千里远的城市调到了喀什市。
当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年他被确定转业了。这不,前几天他打电话给我,说,离开部队时,要完成他多年来想要办的一件事,一定要到红其拉甫连队再看看,算是给自己曾经守卫过的边关来一次告别,也让自己*旅生涯留下点记忆。你也看到了,今天中午他来了,来时带了水果、日用品等好多东西。我和哨所的战士们一起陪他去了国门,举行了一个告别仪式。
临别之时,他握着我的手说,他这一生永远忘不了帕米尔高原的皑皑白雪,也永远忘不了塔什库尔干河的淙淙水流。如果有机会,他还要来红其拉甫,来向国门致敬。
(注: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辛荣祯*旅作家,年生于甘肃秦安,毕业于解放*电子技术学院,现为*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文学作品余篇(首),曾获兰州*区“昆仑文艺奖”,出版有诗集《山月》、长篇小说《红柳河》、文学评论集《耕雨斋诗话》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