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张喆炯):荒漠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挑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治理荒漠化成绩较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中国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之路。如今,昔日的荒漠早已换上绿装,当初的漫漫*沙变成了漫山的果园和生态林。
库布其沙漠横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北部,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然而如今俯瞰卫星图,沙漠上已经绿色遍布。莫尔根道尔记说:“我从1974年、1975年开始种树,最初种2-3亩(约0.13到0.2公顷),2003年开始大规模种树。”
说起种树,家住库布其沙漠边的莫尔根道尔记大叔是老资格了,当年家乡沙化严重,没有路、缺少树苗,农牧民无奈苦苦支撑。一贫如洗的莫尔根道尔记从村里领来*府发放的少量树苗在家附近进行小规模种植。慢慢的,小树活了,长大了。后来,*府开始发放种树补贴,莫尔根道尔记就扩大了植树面积。年复一年的担水、背苗、挖坑、浇灌……他的人工林面积最终达到了660公顷。
种树带来的不光是生态的改善,还有收入的提高。二、三十年前,家住库布其沙漠附近一个小村庄的高毛虎一家老小的温饱还解决不了,如今却已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元户”了。他从手植一颗小树苗起步,现在已经累计承包种植工程近6600多公顷。他还带领村民绿化沙漠,种植甘草等经济作物,共同致富。高毛虎说:“我们通过*府大力支持,企业大力投资,把这座沙漠绿化了。现在我们不用去外面挖甘草,我们自己种甘草,形成了产业链。我原来很穷很穷,但是通过这么多年努力,也赚了钱,村里聘我为名誉书记,叫我带着村民共同走致富道路。”
通过*府、企业、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库布其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治沙之路。库布其治沙产业龙头--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说:“库布其三十年治沙经验告诉我们,沙漠是可以大规模治理的,沙漠治理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多方共赢的,沙漠是可以由死亡之海改造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的。”
库布其的治沙经验也被引入到中国其他荒漠化地区。在*南部喀什市麦盖提县,护林员木卡热甫穿梭在连片的防护林里,查看林下嫁接的中药材。六年前,麦盖提县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借助社会资本,麦盖提县全民参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前沿种下了2万公顷立体防护林。截止到2017年,麦盖提县经济林成活率达到七成,县城周边沙尘天数减少三分之二、降雨量增加一倍。木卡热甫告诉记者,和过去相比,生活环境不知变好了多少倍。
木卡热甫表示:“以前风沙大,我是吃着沙子长大的。现在,林带挡住了风沙,下雨多了。间作套种的肉苁蓉、开心果、文冠果效益好得很。”
2017年,库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还被写入联合国宣言,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典范。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表示,把防治荒漠化与改善民众生计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和激发沙区群众防治荒漠化的积极性,实现生态与民生的双赢,是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活力所在。张建龙说:“*府、企业、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实际上这种模式在世界各国都是可用的。库布其是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一个成功实践。这个成功实践在中国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在世界,特别是在非洲,也是可复制、可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