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海拔3600米的扶贫路中国青年报
TUhjnbcbe - 2023/3/4 14:19:00

两年前,当乌鲁木齐海关派驻的4位扶贫第一书记首次踏上瓦恰乡时,都蒙了。这里是传说中的丝路古道,但当地的贫穷还是出乎他们的想象。

更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当地村民却自认生活得很幸福,只要有奶茶、青稞馕、牛羊肉就已满足。

近年来,国家各项扶贫*策和资金源源不断流向瓦恰乡,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扶贫干部看来,最难的还是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扶贫工作的重新认识。

---------------

这里离天空很近,平均海拔米以上。在这里进行扶贫,和登天一样难。

脆弱的生态环境,贫瘠的土地,无边无际的山脉。这里是*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乡,地处帕米尔高原,驾车从喀什市出发,盘旋弯弯曲曲的山路,需10个小时才能到达。

两年前,当乌鲁木齐海关派驻的4位扶贫第一书记首次踏上瓦恰乡时,都蒙了。这里是传说中的丝路古道,但当地的贫穷还是出乎他们的想象。

瓦恰乡下辖5个行*村,均为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年确定的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户人,贫困发生率占比46.7%。年脱贫攻坚再复核后确定的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户人,贫困发生率增至57.4%。

可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瓦恰乡的村民却自认生活得很幸福,只要有奶茶、青稞馕、牛羊肉就已满足。

“这里的老百姓多数还处在较为原始的社会形态,想要一步跨入现代社会并不简单。”4位第一书记来这里之前已有过思想准备,但真的面对这些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子时,他们深深感到,在这里搞扶贫,比想象中要难很多。

近年来,国家各项扶贫*策和资金源源不断流向瓦恰乡,农民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在4位第一书记看来,最难的还是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扶贫工作的重新认识。

两棵榆树的故事

瓦恰乡村民主要以种植青稞、豌豆,养殖牛羊为生。一张土炕、一个灶台,一天的事就是放牛放羊,女人在家里用牛粪烧火打青稞馕。这几乎是村民全部的生活,也是他们全部的幸福。

当村民得知第一书记是要带领他们摆脱贫穷、改变生活状态时,甚至感到不解:“我们有吃,也有得住,日子过得很幸福。为什么要改变?”

但一个小小的阑尾炎都能成为致命的大病,村民平均寿命只有56.8岁。在4位第一书记眼中,这样的生活怎么也无法和幸福联系在一起。

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石头城”,这里降水极少、土壤盐碱重、植被稀少,泥石流冲毁房子是常事。当地村民只能种植易于在高原生长的红柳对抗风寒。但红柳生长极慢,成长30年,也不过一米多高。

刚上任的夏布孜喀拉村第一书记穆清勇发现,村民对冲毁房子仿佛习以为常。在他们看来,土房子没了,就再盖一座,反正家里只有一些简单的木质容器和土炕。

“连适合生存的自然条件都没有,怎么发展?还谈什么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看着光秃秃的村子和远处的高山,穆清勇心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改善当地环境,他打算带领村民栽种能防风固沙、高大粗壮的树。

穆清勇召集村委会工作人员开会讨论。

“不可能的,树苗活不过冬天。”“祖辈告诉我们,这里只能种活红柳。”“种别的树都是浪费时间浪费钱。”……村委会成员像约定好了一样,说着各种理由,认为穆清勇想在山上种树的想法是异想天开。

穆清勇联系当地园林局。“不可能、环境受限”等简单的答复像山上流下的冰水。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种树的想法真的不切实际。

有一天去村民家中走访,走进一户村民庭院时,他被眼前两棵耸立的榆树惊呆了,兴奋地围着这两棵榆树不停地打量,也从这两棵树上看到了希望。

新来的第一书记要在高原上种榆树成了村民饭后议论的趣事,大多数人等着看笑话,但也有一些村民被打动,期待穆清勇能带领他们挑战“不可能”。

年3月,塔什库尔干县刮起了沙尘暴。满眼*沙,能见度仅有百米。穆清勇在村委会门前种植的一排榆树苗不仅挺过了寒冬,还顶住了*沙的侵袭,创造了乡里的奇迹。

成活的榆树给了穆清勇信心,他们向村民发放了棵树苗,动员村民在自家院中种植。

“我不种,过些时间那些树都会死的。”72岁的古尔尕力·艾山汗是夏布孜喀拉村有名的种树人,他并没有响应。凭自己种榆树的经验,他认为这个书记只是运气好。

年轻时,古尔尕力从喀什市高价购买过3棵榆树苗,“可惜那几棵榆树还是没挺过寒冬。”他种树的事,成了村里的笑话。他在事实面前也低了头,相信这里种不了其它树木。

事实上,古尔尕力的心情是复杂的,每天趁着散步时间,他都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拔3600米的扶贫路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