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看点不看面,极简剖析古代新疆地缘,从强汉
TUhjnbcbe - 2023/3/29 20:55:00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玉关遗址已模糊,谁识瓜沙旧版图?”大家好,我是热带榕树,本篇讨论古代*的地缘战略。

上文这两句诗,是清乾隆年间某位诗人有感而发所作,在此之前,*已经脱离中原王朝千年之久。

清朝前期的西域

那么*究竟是如何纳入华夏版图的?中原王朝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治理的?

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地理、*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入手,其中地理因素又是最重要的。

一、三山夹两盆

根据现代地理知识,*的地缘板块分布大致可以总结为“三山夹两盆”。

大方向上看,*的中央地带由南向北被天山山脉划分成南北两块,南边俗称“南疆”,北边俗称“北疆”。

南疆一直往南到昆仑山脉为止,再走下去就是西藏了。

北疆一直往北会碰到阿尔泰山,过了阿尔泰山就是广阔无垠的西伯利亚。

除了南疆和北疆,还有一个东疆,大致就是天山山脉靠近河西走廊的地方,那个可以住人的吐鲁番盆地。

如图所示,总体来讲*地区还是很平坦,我们也知道古代游牧骑兵尤其喜欢平坦的地方。

那么照此来说,中原王朝还怎么开拓西域,游牧部族岂不是轻易就能占据这里?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左右地缘战略的除了地理,还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

之前我在视频中已经讲过了,如果说四川、陕西的地理阻隔主要是崇山峻岭,那么河西走廊与河套的*事屏障就是沙漠戈壁。

人每天都要吃饭、喝水的,*队的消耗更加惊人!

你看历代行*路线,游牧部族再凶悍也会离沙漠远远的,成吉思汗打西夏也得沿着绿州进*。

*的情况同样如此,甚至更加严重!这是*地区的绿州分布图。

如果说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绿州是被沙漠切割,两者交错并存。

那么*基本上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上面星星点点存在少许的零碎绿州和居住点。

当然因为河流变动,古代绿洲和现代绿洲位置可能有些不同,比如今天的罗布泊沙漠曾经是个大湖泊。

不过这并不影响本文论述,因为年来*总体的大环境并没有改变。

继续回到东疆、北疆和南疆的问题。东疆是门户,不管*队还是商人,冲出河西走廊,茫茫大漠只有吐鲁番能够修整。

然后呢?气候环境上北疆要比南疆更湿润,但因为天山导致的焚风效应等一系列原因。

汉朝出西域时发现,北疆都是游牧部族,南疆反而发展出了相当规模的旱地农业。

然后就是丝绸之路和西域都护府。

二、汉*出玉门

上文已经讲过了,无论*队还是商队,古代技术条件下到了*只能沿着绿州走。

所以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家可以理解为寻找一条贯通绿州,直达中亚的道路。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绿州是沙漠戈壁中的明珠,丝绸之路是将明珠穿起来的线。

*境内,这样的线路古人一共探索出了三条。

南道,从玉门关出来后,沿着南疆昆仑山,先后过若羌、尼雅、和田等地到葱岭。法显走的就是这条路。

中道,也叫汉北道,从玉门关出来后沿着天山山脉南疆那侧,过库车、阿克苏、喀什等地至费尔干纳盆地。

这条路因为河流改道,绿洲干涸,很早就已经走不通了,即便对探险爱好者来说也是很危险的。

于是隋唐时期人们对中道进行了修正,线路方向大致没变,路过绿洲变了,即唐中道。

唐僧西天取经和今天的南疆铁路就是沿这条线向西的。

新北道,隋唐时期兴旺起来,出玉门关至北疆,经过吉木萨尔、乌鲁木齐、伊犁至中亚。

左宗棠收复*就是沿此路进*的。

左宗棠收复*

所以总结一下,大家看古代*地缘战略时不要将其看作一个面,而要将其当成一条线。

西域虽然辽阔,但南疆、北疆的大沙漠古代从来就是没人碰的。

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从来只有绿州,一条线上的几个绿州如果中间某个点被截断,那就是交通断绝,首尾不能相顾。

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很好理解古代王朝对西域的开拓史了。

中原历代对西域的控制从来都是从南疆开始的,毕竟农业文明间的交流相对比较容易。

例如汉朝,《汉书》记载: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

实际上就是指南疆地区的南道和中道,当时由北疆至中亚的新北道还没开通。

两道上的绿州国家被称为南道诸国和北道诸国,也全都是天山以南的农耕城邦,他们是最先归附汉朝的。

公元前年,大宛国拒绝向汉朝提供良马,汉武帝勃然大怒,派李广利出兵征讨。

大宛国盛产良马

仗当然是打赢了,不过从结果上看代价也是很大的。

第一次出征,南疆各国坚壁清野,拒绝提供粮食,《史记》记载汉朝几万大*:

“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余众不过十之二三。”

大概就是一路饥一顿饱一顿,打到一半就回来了,最后只有几千名士兵存活。

李广利在奏疏中是这么辩解的:

“士卒不患战,患饥。”

从中你可以看出汉朝*队也是沿着绿州前进的,一路上必须和各个城邦死磕。

横穿沙漠直扑大宛?不可能的,没有补给只能全*覆没。

这就是一条线,绕路是绕不过去的,幸亏这些城邦力量薄弱,只敢躲在城市里防守。正如《史记》记载:

“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

因此汉*还能在绿州上喝到水,甚至第二次出征到了大宛国后反客为主,利用城外河流作战,所谓:

“决其水源,移之。”

若非如此,李广利的部队没有饮用水补充,恐怕刚出门就得回头。

征服大宛后,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如日中天,后续就该考虑如何治理这片土地了。

三、守点不守线

从史书记载来看,汉朝在西域首次屯田的地方是轮台,也就是今天的轮台县,库车市附近。

屯田与耕战

当时的自然环境可能比今天更好一些,两个地方大概率在同一片绿州上。

因为库车市即当时的龟兹国,文献也明确提到轮台是龟兹下辖的地区之一,后来干脆连西域都护府都设置在了这里。

为什么要选择轮台?《汉书》记载,控制了这个地方可以:

“以威西域,辅乌孙。”

大家可以看下地图,龟兹国,也就是库车市直到今天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首先,这座城市位于丝绸之路中道的中间位置,当时北道还没开通,从这个地方发兵可以迅速抵达整条线东西两侧的任何位置。

其次,天山山脉是有缺口的,库车市北面有条龟兹古道可以直接抵达北疆。

汉*只要愿意,根本不需要从中原调集力量,很短时间内就能跨过天山威慑整个西域北部!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控制所有小国并大范围组织屯田?

因为从农耕角度来讲,*实在太贫瘠而且太遥远了,而且其中有些国家还比较能打。

例如北疆游牧的乌孙国,《汉书》记载:

“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这个数字可能是个虚数,但也从侧面反应了西域某些本土势力的强悍武力。

他们当然远远比不上强大的汉朝,可“强弩之末”,你真要和他们死拼代价肯定是很大的。

所以结果上讲,无论汉唐,最终在西域采取的统治模式都类似于周天子。

各城邦小国拥有高度自治权,只需要在*事、外交等大方向上服从中原王朝即可。

那么中原王朝怎么管理他们?我将之总结为“守点不守线,以点制全线”。

很多绿州城邦平日里是没有驻*的,驻*的地方都是能控制整个*的交通要道。

例如唐朝的安西四镇,碎叶、龟兹、疏勒、于阗。

碎叶在吉尔吉斯斯坦,暂时不提,龟兹刚刚讲过了。

疏勒即喀什,直到今天也是我国的西大门,整个南疆城市群的中心,天山以南对外连接的关键枢纽。

重点讲一下于阗,也就是和田,这个地方对唐朝很重要。

当时西藏地区是很能打的吐蕃王国,通常来说昆仑山是他们进*西域的天然屏障。

可以山总会有缺口的,有些缺口你冲出来眼前茫茫沙漠戈壁,那就没啥用了。

有的地方走出来很快就能到绿州,这就是至关重要的*事通道!

和田地区南边山脉上正好有两个缺口,名字分别是桑株道和克里阳道。

吐蕃总是从这两个地方打过来,唐朝设立*镇一堵,只要守好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总而言之,只要牢牢控制住像安西四镇这样的枢纽通道,西域虽大,城邦虽多,也被切割分散在众多绿州上。

平日无事,各城邦首尾不能相连,难以形成合力,不能对中原王朝的统治形成威胁。

一旦有事,例如游牧部族在某个节点发起进攻,汉*也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抵达战场。

这就是古代*的地缘和战略。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点不看面,极简剖析古代新疆地缘,从强汉